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智能理财来了

智能理财来了

时间:2023-07-04 19: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M4M4u^ti]9Y楶k{Az^g[vg_mzբZ&E۫xo+Z(o-'-xL_}i'^+rmzjzBzĜY楶{Ujx.jxM4~tMvMmםNv^MMߝtOiiD1DL_饨ky教育不足:中国客户往往更多地关注于投资理财的收益率,而忽视了对风险的考量。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沉疴,更是不利于客户风险意识的培养。智能理财模式注意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但服务的推广首先需要让客户增强风险意识并知晓智能理财所带来的好处。只有“风险和收益匹配”的观点为客户所接受,才能使客户形成对智能理财的合理预期,并正确评估智能理财的投资绩效。

新型投资习惯有待培育:尽管投资经验和专业性有限,中国广大的投资者却热衷于自主的投资决策。“中国大妈”在国际市场上声名鹊起,“基民、股民”在基金和股票市场起起伏伏,P2P继国债和银行理财之后又站在债权投资的风口。面对中国独特的投资生态,能否广泛建立起投资者对智能理财的信任,接受这种“智能决策、被动投资”的模式,还是一个未知数。

拥抱还是漠视?

尽管在产品供给、客户风险意识和投资习惯培养方面还存在挑战,市场和客户已经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公募债券和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已经被打破,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逐渐提高。近期股市的剧烈波动,让主动交易型投资者开始反思自主投资决策的专业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升了客户对在线/移动金融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因此,虽然智能理财模式在中国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参照美国经验和发展展望,它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性增长,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同质化市场中差异化竞争的利器,也有望成为传统财富管理机构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入口。

对于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天然的互联网基因有利于它们从技术和市场层面推动智能理财的发展,但专业的财富管理人才、量化投资人才和技术支持是互联网企业的软肋。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智能理财不失为实现业务突破的良机。另一方面,与传统理财企业在客户、产品、渠道、营销等多个层面开展合作,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对于传统的券商与财富管理机构,凭借其在投资理财产品开发和选择上的专业性,有望通过智能理财服务打开互联网金融业务之门。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模式之下客户对产品透明度、服务成本、使用便利性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地把现有线下产品线上化并非良策。同时,如何把握好与传统业务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智能理财还处于探索期,虽然出现了大批互联网金融先行者,很多互联网巨头亦计划将金融触角伸向这一领域,银行这样的传统金融企业也进行初步尝试,但市场规模和影响仍十分有限。智能理财是否能成为下一个“风口浪尖”,引发互联网金融新的热潮?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为科尔尼(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推荐访问:来了 理财 智能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