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路径选择

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3-07-06 12: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应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结合广西区情、体现广西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突破、民生为本、资源整合、多元发展、培育市场、人才优先”的发展路径,以促进广西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民族文化强区;路径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2-0126-04

加快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其路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路径,既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又要结合广西区情,体现广西民族文化、边境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的特色。为此,我们认为:选择“重点突破、民生为本、资源整合、多元发展、培育市场、人才优先”的路径,有利于加快推进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一、实施重点突破战略

所谓重点突破,就是在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精品力作方面实现突破。在重大工程方面,广西近年来重点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文化精品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产业倍增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文化改革创新工程、文化传播交流工程、文化人才工程[1]。在重点项目方面,重点建设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铜鼓博物馆、广西美术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在精品力作方面,打造一批体现广西文化特色、彰显广西文化气派、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上述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实施和精品力作的打造,夯实广西文化建设基础,提升广西文化实力,扩大广西文化知名度。不仅如此,实施上述文化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一是带动广西的公共文化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形成比较完善的广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强广西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二是带动广西文艺创作的繁荣,通过打造一批优秀舞台剧目、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经典歌曲、做大做强“刘三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漓江画派”、“八桂书风”等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广西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和艺术人才的培养。三是带动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刘三姐演艺城、柳州文化产业园、桂林演艺之都等一批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十大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文化产业集团,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广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四是带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广西有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7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加紧花山岩画、兴安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高文化遗产的利用水平,把他们打造为文化研究基地和文化旅游景点,形成以文养文、以文兴文的保护利用模式。

二、坚持民生为本导向

所谓民生为本,就是将文化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这是涉及社会主义文化性质的大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目的就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各族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将民生为本落实到文化建设,就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是必须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为重点,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文化事业经费支出。二是必须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载体,没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文化建设就是空中楼阁。广西在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过程中,要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形成比较完备的自治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全区公共文化设施达到国家建设标准[2]。为此,一要大力兴建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在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兴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在城市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兴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二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把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当地的创作、研究、演出、娱乐、休闲中心。三要建立自治区文化中心。依托自治区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民族文献中心等单位,形成全区的文化创作中心、研究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并承担全区各级文化设施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三是必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和“农村书屋”的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训基层文化骨干,促进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求知、求技、求乐、求美”的需要,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进行文化资源整合

所谓资源整合,就是对各种文化资源要素进行重新规划、整理、组合,集中人力物力,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形成生产经营优势,提升文化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文化资源整合包括行业整合和区域整合。行业整合就是对本行业的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兼并重组,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采取集约化经营,获取规模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广西在文化资源的行业整合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如在新闻出版方面,组建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广西新华书店集团五大集团;在文艺创作演出、广播影视、文化投资等方面,组建了广西演艺集团、广西电影集团、广西文化投资集团;在文化产业方面,正在筹备广西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广西文化产品开发集团公司。

区域整合就是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摸底排查,重新规划设计,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必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我们认为:根据广西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特色各异以及各地经济实力、文化基础不同等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构建“一轴两翼”的文化产业格局。所谓“一轴”,即以桂林、柳州、南宁、北海为中轴,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带和文化城市群。之所以把桂林、柳州、南宁、北海作为广西文化产业的轴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理位置优越。桂林、柳州、南宁、北海这四个城市贯穿广西南北,处于桂北、桂中、桂南、滨海四个节点,可以起到辐射全区、带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二是文化产业基础较好。桂林、柳州、南宁、北海这四个城市具有较好的文化产业基础,其文化产业产值在全区占重要地位,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所谓“两翼”,即以梧州、贺州、玉林、贵港、来宾为左翼,可以考虑以西江为纽带,以客家文化、宗教文化、太平天国历史文化为特色,打造桂东南文化产业圈;以百色、河池、崇左为右翼,可以考虑以左右江为纽带,整合百色、河池、崇左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边关文化资源,打造桂西北文化产业圈。用“一轴”带动“两翼”,以“两翼”补充“一轴”,形成相互联动、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广西文化产业格局。

四、促进多元协调发展

所谓多元协调发展,就是在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时,多管齐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比翼齐飞,不同民族文化和谐共生,旅游文化更上层楼,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

一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主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文化产业具有经营性、市场性和盈利性,分别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文化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相互促进的:文化事业的繁荣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良好的文化土壤和消费人群,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同样健康的文化产业通过提高群众的欣赏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广西在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时,应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保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做到整体规划,“三个统筹”: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统筹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满足;统筹公益性与市场性的要求。避免在文化建设中出现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文化产业、轻文化事业的状况。另一方面要构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应实行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但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后,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反哺文化事业,从而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二是推进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广西要实现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既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又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保持传统文化产业的高速增长。传统文化产业是广西文化产业的基础,要继续巩固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对从原来文化事业单位剥离出来的经营性文化企业,要把它们培育成独立的市场主体,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对传统文化产业实行改造升级,拓宽服务领域,增加经济收入;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是广西文化产业的未来,它附加值高、无污染,消耗少,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属于朝阳产业。如何加快新兴文化产业发展?首先是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把相关文化产业、企业全部纳入基地,集中连片,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发挥规模效益;其次是拓展现代文化服务领域,如新闻单位可与电信通讯部门合作,以互联网、手机为平台,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新闻资源和出版内容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开发利用,打造手机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型业务;再次是在南宁、桂林、柳州、北海等中心城市,依托现有的文化产业基础,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企业,打造一批动漫制作基地。

三是促进不同民族文化和谐共生、交相辉映。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既独立发展、竞相绽放,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同时不同民族的文化又相互交流,和谐共生,共同促进广西文化的发展繁荣。对此,广西在建设民族文化强区过程中,一方面应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对各民族文化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要挖掘各民族的文化资源,变文化资源为经济资源、旅游资源。广西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的节庆资源,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京族的哈节等,拉动节日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广西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工艺品生产,如壮族的绣球、壮锦,瑶族的服饰,苗族的蜡染、银饰等等。用文化创意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工艺品进行包装,既可以形成当地的文化产业,又能带动农民致富。

四是促进文化旅游再上一层楼。广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边境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同时面向东南亚、毗邻粤港澳,游客资源十分丰富。对此,广西在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过程中,应大力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充实景区的文化内涵,融入民族文化、审美文化、时尚文化等元素:使游客在游览时能得到高尚的文化享受。要大力改善旅游环境,既要改造景区的硬环境,如交通、住宿、餐饮条件;又要改善景区的软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使游客有宾至如归之感。要根据广西各地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如桂林以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旅游为主;柳州以侗苗民族风情、奇石文化旅游为主;百色以红色文化、壮族历史文化旅游为主;崇左以边境文化、红色文化旅游为主;河池以长寿文化、瑶族文化旅游为主;桂东南以宗教文化、客家文化旅游为主,形成“一地一品”的旅游文化格局。

五是树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理念。文化遗产是一种珍贵稀缺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重复、无法复制等特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很多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对此,广西应重点加强对花山岩画、兴安灵渠、桂平太平天国起义旧址、桂林靖江王府、三江程阳永济桥、马胖鼓楼、忻城莫氏土司衙门、合浦汉墓群、贺州临贺古城、黄姚古镇、百色粤东会馆、凭祥友谊关、柳州白莲洞遗址、柳侯祠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同时加强对布洛陀、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壮族织锦、壮族铜鼓、瑶族服饰及桂剧、壮剧、彩调、邕剧、桂南采茶戏等国家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需投入巨资,除政府加大投入外,文化管理保护部门也可以对部分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作为旅游景点,收取一定的门票。或利用其无形资产,作为文化产品商标,收取一定的商标使用费。但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以不损害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前提,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更好的保护。

五、积极培育文化市场

培育文化市场,就是加大文化消费市场的培育,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发达的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带来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繁荣兴旺;反之,文化市场的低迷和文化消费的萎缩,必然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据中国商业情报网的调查分析:2010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90元,然而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只有790元,虽然比2009年增长11.6%,但只占居民消费支出的6.9%,文化消费仍明显偏低[3]。广西文化消费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文化供给能力不足,精品不多,难以刺激群众的消费欲望。第二,文化消费结构单一。广西目前的文化消费主要用于个人的教育培训支出,居民的休闲娱乐主要是看电视、上公园、看消遣书籍、打球、打麻将等,文化消费层次偏低。第三,消费观念陈旧,文化消费意识淡薄。大部分居民存在“重物质轻文化”的消费观念,认为吃好穿好才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消费可有可无,甚至把文化消费看成是“奢侈品”。

如何培育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首先,转变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提升他们的文化消费意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将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文化消费势所必然。现在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进入了一个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阶段,衣食住行不再是居民的消费热点,文化、教育、娱乐、消遣等休闲消费和精神享受正成为消费热点,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契机,根据群众消费结构和审美需求的变化,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审美水平、较强艺术吸引力的精品力作,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其次,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增加文化消费总量。应努力做到“四个拓展”:从大众文化消费向特色文化消费拓展;从高端文化消费向基层文化消费拓展;从传统文化消费向新型文化消费拓展,积极发展网络、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从国内市场向海外市场拓展,扩大广西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再次,创新文化经营模式,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特色服务。促进演艺、影视、图书、书画、旅游、休闲等消费,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欣赏爱好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调整文化消费结构,提高娱乐享受型消费的比例。将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为文化消费集聚区和示范区,带动全区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

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离不开人才支撑,必须实行人才优先战略,打造一支宏大的德艺双馨的文化人才队伍。目前广西文化人才队伍在结构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中低层次文化人才多,高端文化和领军型人才少;知识型文化人才多,能创作、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人才少;传统文化产业人才多,现代文化产业人才少。总体来讲,文化人才队伍无论从总体素质还是数量规模,都不能适应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需要。

我们认为:建设一支数量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应采取“用好现有人才,重点引进高端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本土文化人才”的发展战略。“用好现有人才”,就是以现有文化人才为基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发挥现有文化人才的作用,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既要重视引进外来人才,又要重视用好现有人才。只有将现有人才和外来引进人才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外来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两个积极性,才能打造一支数量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重点引进高端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就是根据广西文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紧缺的、影响全局的高端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在某些重点领域打造人才高地,解决人才瓶颈问题,推动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要以“开放包容”的广西精神,积极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做到看准一个,引进一个,用好一个,务求实效。人才引进后,要为他们发挥作用、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做到以事业吸引人才,以情感打动人才、以待遇留住人才。“大力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就是抓紧培养本土文化人才,使广西文化的发展繁荣建立在本土文化人才为主的基础上。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人才问题,必须大力培育本土化人才。本土人才具有两点优越性:一方面是本地人才熟悉当地环境、比较稳定,具有发展本地文化、振兴家乡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另一方面是培养本地人才投入成本较低。因此,我们要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高度,花大气力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可以考虑在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设置文化人才培养专业,成立广西动漫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化生产人才到国内外学习进修,打造一支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2012—2020(讨论稿)[N].南国早报,2012-02-09(4).

[2]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若干意见[N].广西日报,2012-06-23.

[3]2011年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分析[EB/OL].(2011-12-03)http://.

责任编辑 何成学

推荐访问:广西 民族文化 路径 选择 建设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