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4 12:30:03 教学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事迹学习制作大事年表。

2.过程与方法: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酝酿和爆发

(1)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中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分析历史背景从国际、国内入手,并引导学生从背景中概括出革命爆发的原因。

用多媒体展示“新政”和“立宪”有关材料,问:清政府“新政”和“立宪”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中下层开始提出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因此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

(2)引导分析革命爆发的可能性

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内容和性质上看,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是最早提出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行共和主张的人。二是从当时中国政治运动的主流来看,1894年正是维新改良运动蓬勃兴起之时。从1894年兴中会建立到1911年是革命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革命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允许前后桌讨论,分析概括得出。)

(3)同盟会的成立

播放同盟会成立录像片段。问:同盟会与兴中会等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具备了哪些条件?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怎样理解“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其中有没有局限性?同盟会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关于三民主义是教学难点,由教师对三民主义概念和内涵逐一解释,再让学生思考其局限性,即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同盟会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了统一政党、明确纲领和公认的领袖)

(4)武昌起义——革命爆发

设问:武昌起义是在怎样的危机情况下爆发的?体现了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武昌起义为什么能成功?要求课题组成员代表在规定时间里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准许其他同学提出疑问,由课题组成员解答;教师要引导、点拨。

最后可归纳为:武汉地区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出现一批革命骨干;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奠定群众基础;革命的舆论宣传和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长期发动和组织工作,使武汉成为革命摇篮;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湖北革命党人的高度革命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献身精神是起义成功的关键等。

2.中华民国成立(革命高潮)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11月底,全国有14个省宣布独立。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说明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独立各省代表于12月到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宣誓就职。播放《临时大总统》影片片断,感受历史场景。接着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设问: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呢?

建议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政府组成人员性质;二是政策、措施等。

根据以上分析,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3.辛亥革命的结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到三个月,却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篡夺了政权。

虽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但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设问: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功绩?又有什么局限性?

先给学生有关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方面的几段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历史功绩可以从国际、国内,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概括。而最大的功绩是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局限性表现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设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学生讨论回答。建议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反帝没完成。袁世凯是帝国主义的政治代表,不平等条约未废除;第二、反封建没完成。袁世凯是封建势力政治代表,革命未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设问:辛亥革命没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历史的必然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得出: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的。而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设问: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认识: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失败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四、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距今已近100年。100年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然而有一个伟人的声音一直在我们耳边回荡。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孙中山给我们留下的这几句话,一起记住这位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八年级 历史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