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角色扮演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角色扮演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时间:2023-06-19 09:35:02 教学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學生的关注。本文通过角色扮演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期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教育空间不断拓宽,使学习效用发挥得更深更广,达到较为持久稳定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角色扮演法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教学实践

角色扮演法最初是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技术广泛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上,“角色扮演”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设计一项任务,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各种人物出场,教学时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角色情境,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其他同学当观众。扮演一定角色的学生表演结束后,“观众”对扮演者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处在他人的位置考虑问题,可以体验各类人物的心理感受,训练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达到对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作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念、感知作用

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心理行为的实践锻炼机会。教师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扮演工作角色,这时课堂变成了具体而直观的现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作为主体能说出这个角色的真实感受。因此,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认真思考,得出结论,培养洞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角色扮演可以使个体加深对他人的理解,可以改变对他人的态度及对其他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

2.理解、分析作用

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中,学习的核心是具体处理问题和实际操作,因此,这种教学法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角色扮演教学法为那些观看和聆听表演而不亲自扮演角色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不同行为的机会。同学们栩栩如生的表演会启发观看者思考自己若面对这种情境时应如何处理难题,摆脱困境,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

3.指导、强化作用

角色演教学法对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借鉴经验、沟通理解具有指导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少走弯路,减少失误。正如查理·格来哥所说:“智慧是不能被人告诉的。”智慧是内在的经验,只有通过实践获取。教师刻意设计的实践课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摸索、总结经验数训。只有不断地参与实践、观察世界、更新观念,人的智慧才能被发掘出来。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合适的角色扮演情境。其次,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实施过程。

2.实施阶段

首先将学生按照给定内容进行角色划分,并分发角色资料卡,让学生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该角色的工作任务。其次进行角色展示。总之,角色扮演教学法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体验,培养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反思阶段

角色扮演教学着重透过具体情境令学习者反省,将抽象的逻辑符号转化为实用知识。角色扮演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理解及运用之前所学习的资料,自行做出验证以寻求答案。新知识的学习是透过实际情境而体现其意义的,教师要学会结构化、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更要掌握范畴化、网络化的角色情境的课程设计逻辑,即寻求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秩序及在此基础上的因果规律,使角色情境教学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喻其中”。这在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应用角色扮演教学的大前提应该是,角色扮演是学习的工具,用以提升学生的投入感,提供广泛的学习经历,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演变成学习的内容和负担。如果纯粹应用角色扮演方法而利用了不合适的例子,便只会越做越糊涂,使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困窘。知识如同生活中的工具,必须通过使用才能了解它们。因此,学习应强调主动操作探究。

三、角色扮演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应用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在中学人文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大量中国传统的优秀作品,明身、明心、明性、明德、明道。它表现为感悟中国千年文化的浓郁气息,体悟国学的博大精深,感知致广大而精微的万物之妙,体会极高明而道中庸为人之道。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理念、智慧、神韵和气度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单一的讲授法显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激情与兴趣。因此,适当运用角色扮演等探究性教学方法通过“亲、助、乐”的师生关系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缩短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参与从而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

现以笔者讲授《垓下之围》时使用的这一方法为例。

1.教学对象:高职文秘专业学生

2.教学目的:了解历史的“围困”。了解历史上的楚汉之争;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走出内心的“围困”。分析项羽的心路历程;能够正确客观地评议历史人物。突破现实的“围困”。提高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认识;懂得职场或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应持有的态度。

3.教学内容:

(1)通过影片《垓下之围》经典场面的再现,以具象的形式营造悲壮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诗歌释文,拟题答问。通过5首诗歌诠释《垓下之围》别姬、溃围、鏖战、拒渡、自刎的5个经典片段。

(3)创设情境,古诗新辩,探究争鸣。通过杜牧和王安石对于垓下之围的不同理解诠释不同的历史观。

(4)课内实训,角色扮演,模拟新闻发布会(重点)。

垓下之围后,项羽乌江自刎。假设刘邦要召开一个大获全胜的新闻发布会,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刘邦、韩信、张良、萧何,其他同学扮演记者,向台上的4位扮演者就战胜楚军的原因等问题自由提问。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主要在监督扮演过程中深入诱导启发,以检验学生的应变能力。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通过台上、台下学生的一问一答,多问多答,学生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答记者问,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浮现眼帘,四面楚歌时,他慷慨悲歌,多情重义;垓下突围时,他威武勇猛,临危不惧;乌江自刎时,他更是宁死不辱,知耻重义。为了完成生命的恢宏,哪怕只有刹那芳华也义无反顾。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司马迁以血泪融注笔端,形成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人格论英雄”的独特历史观。然而这样的一个英雄最后却兵败自刎,成了一个悲剧人物。那么造成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史记》中,项羽自认为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从这种宿命唯心的观点上,我们可以看到项羽身上勇武重义与保守短视的巨大性格落差。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鉴,反躬自身,教师总结:当我们生活和职场上遭遇困厄时,不要怨天尤人,悲观绝望,刚愎自用,而要自我反省、自我鼓励、集思广益。

这种角色扮演法有以下几个创新点:一是形式新颖,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种极好的锻炼;二是技能对接,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模拟会议、掌握办会议程也是专业技能的训练;三是师生互动,教师的介入使得整个过程收放自如、井然有序。同时,这个环节深入挖掘了决定成败的根本原因,刘邦胜在知人善用、团队合作、知难而上,项羽败在刚愎自用、保守短视、听天由命。通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快乐激情的动感地带,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同时提高学生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的认识;懂得在职场或生活中受挫时应持有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观。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一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人品。比如勤劳、勇敢、善良、坚强、正直等;二是科学可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三是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本堂课通过角色扮演法达到了教学目的。

(5)课后总结

第一,评价执行过程。基于整个扮演过程,进行人物身份、性格、语言等内容的评价,如果合理,角色的工作是否完成,完成程度如何。

针对角色扮演扮演结果,就观察到的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集体讨论。就以上问题进行整体性原因分析,构思改善意见。下次角色扮演中加入改善意见。

教师要主持以上评价过程,并适时适当加入个人意见。

第二,反馈。学生就扮演过程开展讨论,讨论每个角色的工作内容的起因、结果及各个角色的内在联系。可以就实施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扮演过程进行总结。

教师在学生的角色扮演结束后,要总结预期和非预期的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能力提高的表现等方面。

四、结语

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学生更感兴趣,而且印象深刻。透过单元式教育,角色扮演教学将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化为不断的激励,教育空间得以拓宽,令学习效用发挥得更深更广,达到较为持久稳定的教育效果。就目前资讯加速化的社会而言,我们无法预期新生代往后需要学习的知识形态和问题种类,更无法将学生所要应付的问题一一教完,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推理思考的能力,实是当代教育的当务之急。角色扮演教学创设探究的教学情境,发扬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探究的精神,通过角色扮演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學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彩丽.大学育人“文以载道”之我见[J].人文研究,2011(7).

[2]彭庭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启示见[J].文教资料,2015(5).

[3]张广才.“多元导入,反向教学”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课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8(3).

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号XJK016CZY045)论文。

推荐访问:角色扮演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 教学 实践中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