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范文三篇

2022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范文三篇

时间:2022-04-21 13: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0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3篇

第1篇: 2020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农村籍毕业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

摘要: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数据显示,2015年大学生毕业生将达749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又增加了22万人,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问题一再成为社会神经的敏感点,而在这一群毕业大学生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前景和自己的就业倾向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农村籍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难免会收到出身的影响。本次的调查和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查农村籍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获得影响农村毕业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二是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找到更好的知道农村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法。

关键字:大学生,农村籍,毕业,就业倾向

一、引言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在这个越来越庞大的高校就业群体中,农村籍大学生由于受到体制,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在就业大潮中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如果说大学生就业难,那么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导致农村社会问题的凸显则堪称代表。就业是毕业大学生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对出生农村的毕业大学生,就业就意味着减轻整个家庭的负担。同时他们的就业也显示出国家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导向。之所以对此项调查进行研究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农村籍毕业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就他们就业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村籍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希望关心农村籍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能够通过这份调查分析更好的帮助他们的就业。

二、基本情况

此次数据为二手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表格分析

农村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数据分析

农村籍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来源地比例

农村籍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

农村籍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22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9月底,进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82.4%(已经找到工作),失业率为17.6%(还在继续找工作)。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91.9%),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次之(80.5%),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77.7%)。这说明,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身上。然而,对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家庭背景进行比较,却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来自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87.7%)并不低,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则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只有69.5%,两者就业率相差18.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30.5%的人难以落实工作,这一比率远远高于其他群体。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也存在城乡出身背景的差异,不过,这两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差异要小于普通本科高校,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分别相差5.2和6.5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12月26日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87.2%)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81.2%)。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87.7%)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69.5%)相差18.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远高于其他群体。

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体现在低就业率上,而且体现在就业质量方面。想要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获取较高的收入,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会遭遇比城市家庭出身大学生更多的困难。大学毕业生最想进入的工作单位是公有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部门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与此同时,城市家庭出身毕业生的平均初职月薪(3443元)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835元)。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普通本科毕业生中,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3505元)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851元)高654元。在重点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中,城市家庭出身毕业生的初职平均月薪也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但其差异并不是很大。

上述调查数据说明,农村家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遭遇到更多的就业困难,其中,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他们最缺乏“拼爹”的资本,最没有啃老的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经济条件又急需他们就业而不是继续求学、延迟就业。另外,青少年时期的农村生活环境使他们在社交能力和人格素质培养方面不如城市家庭子女全面,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最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就业扶助和指导,他们应该是大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

三、农村籍毕业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转型期,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大多数农村大学生就不了业有其特定的原因。有客观与主观原因,但大多数还是主观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就业观念。部分农村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不改变就业观念,就难以就业。农村大学生自身存在认知错误,认为考上大学自己就跳出了农门,读完大学自己就得找一份有国家铁饭碗的稳定的工作,即便是做不了国家干部,也得找份坐办公室的工作,或者说最起码的是要继续留在大城市工作做一名“城漂族”。过高估计自我价值,过分注重自身利益,特别注重眼前的,而不去考虑长远的,选择目标也仅仅定位于大企业、大城市,这些观念是导致农村大学生难以就业的重要

原因。

另一方面是自身就业能力及自身文化知识素养。因为来自农村,虽然考上了大学,但普遍存在一种应试能力强,综合素质差的特点。由于这种比中学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一些农村大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忽视了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学习,造成自身的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农村籍的大学生大多数因为不能依赖家庭的经济条件,也不像城里的大学生家庭有背景或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网,这样和城市大学生相比就有许多劣势,当然竞争能力就远不如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在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上几乎是被动地参与,理论联系实践及运用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因为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在和同学朋友交往沟通方面出现自卑心理,在求职中缺乏自信,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往往比较弱,在困难面前容易放弃。 除了以上的主观原因外,这一群体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客观原因包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就业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四、农村背景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影响

  农村背景大学生就业难并不仅仅是这些毕业生的个人问题,而且它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农村出身大学生就业困难降低了农村人上大学的意愿,并导致城乡教育不平等持续扩大。“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使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意愿降低,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而农村人上大学意愿下降又成为高中和高等教育机会城乡不平等持续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它同时也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初中辍学现象难以消除。

其次,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保证,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到上亿农民对国家政策的认识。

五、农村籍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对策

农村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要转变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要加强。 首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观念决定行动,行动改变未来。农村大学生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及价值取向,使自身的实际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诚然,铁饭碗、大企业、大城市起点高,也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机会,条件也优越,能就业固然好事,但是,那毕竟是极少数。农村大学生就业目标不能只局限于此,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农村大学生最大的实际就是扎根农村,在当前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城市很多大学生都到农村去发展,如三支一扶、当村官等,作为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大学生就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不能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投身家乡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其次,增强自身就业能力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比没有太多的优势,只有增强自身就业能力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依靠自己出色的表现,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一方面要做到这些就要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理论联系指导实际,活学活用。大学生要努力使自己既有专长又有特长,这是增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农村大学生在读大学时有意的使自己能力得到提高,即要积极主动地涉猎并掌握各种专业知识,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除了上述提到的改变眼高手低、过于看重薪酬等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规划符合自身的科学的职业生涯。

第二,高校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和实施创业教育,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更广泛的就业途径。首先,高校专业设置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

第三,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要消除城乡区别、学历偏见等,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为农村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应加强与高校合作,做好人才的选择与使用。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应该结合实际,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设定选人用人标准,坚持“人尽其才”,切勿大材小用,避免人才出现浪费。

第四,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人才供求平衡。政府政策是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主要外因。政府应加大支持农村大学毕业生回农村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扭转农村教育致贫形成的“读书无用”思潮,还能解决农村发展人才不足问题,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和乡村教育水平,缓解城乡教育差距。

第2篇: 2020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现状论文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文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事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文科大学生更是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应当积极转变心态,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技能,在就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如今,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在毕业时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而文科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比例很大的一个部分,面临的困难不容小觑。

  “公务员热”成为当今社会上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与文科学生较多是有一定关系的。职位少人数多,所以考公务员成了走独木桥,竞争异常激烈。而没有考上公务员的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公司职员或者自主创业。有的学生甚至不找工作专门准备考公务员,而几年考不中的大有人在。更有一部分学生只能在家待业。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一个社会上较普遍的问题,文科学生当然也不例外。这与我国当前的现状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学生的就业心理有着密切关系。当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大学毕业生,而一些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早已饱和,无法接收更多的劳动力,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专业的学生很难就业。我国目前就业出现巨大的调整,一些行业如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在精简,经济体制的转轨影响了就业,在改革后一部分饱和人员被排挤出来,更加大了就业的压力,大学生想要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差异较大,国企与私企的差别也较大,大学生趋向于选择东部的稳定的待遇较好的国企或其他单位。这些地区的这些行业必然会竞争加剧。而西部欠发达地区或者较差的行业就相对较冷。这必然造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

  大学生就业思想难以得到转变也造成了就业难。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总是想寻求一些待遇好又不费力的工作,而对于一些基层的工作总是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这就造成一些行业非常冷门而一些行业非常火爆。

  而文科大学生特定的条件也决定了文科大学生比理工科学生的就业更具有难度,与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的技术类知识不同,文科大学生通常学习的是理论知识,不能直接运用到生产行业或者其他直接创造价值的行业,这就造成文科大学生没有所谓的“一技之长”。而这就使得文科大学生就业时很难显示出自身的优势,造成竞争激烈。而文科大学生的能力很难用直接的书面考试或动手操作衡量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靠关系就业”现象的发生。

  同时,文科大学生中女生普遍居多。虽然现代社会逐渐改变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但是女性就业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年龄偏大的未婚女性,因为这意味着企业要付出为该女性提供婚假、带薪产假的代价,这为企业提高了很大的成本,同样的情形下,企业更愿意招收男性员工。这就使文科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和困难。

  在此种情况下,需要文科大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改变现状。

  从学生来说,作为一名文科大学生,要深知自己的优点及不足,在学习和就业中扬长避短。首先要学习好理论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能力是建立在坚固的理论基础上的,只有掌握了理论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一方面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应当尽量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并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巩固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毕业就业时能够应对专业方面的测试,显示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另一方面是综合知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博约结合”的学习观点,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是既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也要尽可能的“博”,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变得博学多才,自己掌握的别人没有掌握,这就为就业时的成功竞争增加了一分筹码。

  另外,文科大学生要针对社会需要,尽量学习一些技能,如可学习一门小语种或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例如经济类报社招聘记者,同样学历条件的两位竞争者,以为修学了经济类的课程,对经济了解颇多,而另一位是门外汉,报社必然会录用具有特长的人。当然学生也可发展一些兴趣特长,一门别人没有的才艺会是你在求职时迅速脱颖而出,赢得考官的重视和喜爱。即使就业后也能有助于顺利展开工作,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注意。

  文科大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要拘泥于课堂上学习的理论,要敢于提意见,勤于思考,敢于向不同的意见挑战。要拓展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开动脑筋。进最大可能做出超越课堂内容的创新成果。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各种校内社团活动与校外活动。参加校内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口才,思维能力等等,使大学生在日后与人交往时灵活自如。参加校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能力,更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脉,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思想,积极认清形势,逐步消除大学生的优越感,积极加入到大众化的队伍中去,端正心态,放平位置。树立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改变“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追求生存开始,从卑微的工作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减少对社会的恐惧感或盲目乐观的想法,同时也能缩短进入社会后的适应期,减轻不适应的症状,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定的成绩。

  我国社会正在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是社会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大学生积极努力,一定会在就业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顺利的度过这一阶段。

第3篇: 2020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连海洋大学

毕业实习报告

姓 名 苏海玉

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7-1班

学 号 0705120112

指导教师 黄璐/崔春雷

时 间 2011.02.28-2011.03.25

一、调查目的和内容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同时也为了提高我们计算机软件专业对于自己就业前景的规划以及对现在的专业基础知识有选择的学习,为此我展开了一场关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趋势的社会调研活动。

关于报告的内容大致可分一下四个部分:

1、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对于外企和国企的相关看法

2、市场对不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现状

3、近3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趋势和主流

4、对调研资料和数据的分析以及我系毕业生的就业不同去向的分析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活动范围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是从学生角度对辽宁往年毕业生做出追踪调查,第二是从企业对IT人士的需求率作出相关评估和。总之是从供与求两个角度开展。并且把主旨落实在市场对计算机人士的需求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的择业观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外企和国企的相关看法

纵观PC在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后,我们可以发现先是海外PC闯入中国市场。 试图靠强烈的技术风暴来占领中国这块大蛋糕,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去激起了中国PC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实按照我个人的分析,PC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并且也需要很高的学术方面的成就。这其实也不是特别奇怪,因为你经常可以见到一个导师领着一群学生做商业方面的研究。并且一些很出名的PC企业都是在学校周围产生的。例如方正原名北大方正,清华紫光,斯坦福旁边的硅谷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的下一个话题就产生了, 那么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在面对技术成熟的外企和发展势头迅猛国企的招聘时应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先给大家看一下相关的资料:

中国当代大学生心目中最佳雇主企业是谁?中华英才网日前发布的“2010年第八届最佳雇主报告”显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海尔集团列前三名。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Google、联想集团、宝洁(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则跻身前10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面临国企还是外企的就业去向的时候不再以外企为第一择业标准,相反恰恰更看重的是有发展前景的国企。这与前些年相比有着很大的反差,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大学生的自主择业意识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说明出计算机产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这两方面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从今年大学生偏好的企业性质来看,占比重最大的是国有企业,而外资企业比例较小。这从最佳TOP50雇主中可见一斑:本届调查首次出现高达33家国有企业进入TOP50榜单,而本土企业占据TOP50中的46席。外企因其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薪资待遇一度是大学毕业生的首选。然而,金融危机之后,大量外企裁员减薪的事实对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有

(1)销售或者技术支持:主要跟客户打交道,跟商人没什么区别。技术还会学,但就是点皮毛,用来跟客户“涂龙”用。工作压力大,但是如果业绩好,收入上升得很快。这类人员还是很需要得。本科生原则上就能应付。但这几年招硕士得也越来越多了。

(2)产品开发:主要就是译码。国内所谓作技术主要是指这个。电信行业,金融行业什么都有。还有就是在外企做测试和普通开发。本科生大概月薪是一至两千人民币。硕士大概是四至五千人民币。

(3)研究:学术至少得是硕士毕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留校当老师,或者去微软研究院这样真有作研究,还有就是进中科院计算所或者软件所的。这个总体数量比较小。很多有研究潜质的人去了国外。在美国,尽管经济不景气,计算机还是受到重视的一个行当,仍是招生规模比较大的一个行业。国外博士毕业大多选择作教授。教授的薪水比同样去工业界作研究要少一些,不过工业界提供的机会少。当教员的压力很大,得为任期奋斗。很多助理教授比学生都辛苦。毕业回国有这个趋向,但还没足够额样本够大家分析。因为出国大潮的这几拨人要么还没毕业,要么就找到了工作。但回去的人应该越来越多。现在出来的小孩家里条件都很好,至少出来头两年,感觉不到美国比家里强多少。也确实,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从表面看,是不比美国的中小城市差多少。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出,专业方向的不同是将来面临就业的大学生的择业观不同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3、近3年来计算机毕业学生就业的趋势和主流

现在的就业形式两级分化得很严重,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在调查过程当中了解到,现在我们大学生也应该正视这一点,所以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和学校也在想很多办法去解决这个困境。大致体现在考取职业资格认定证书热这个现象上面。我们在调查过程当中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给我们摆出很多证件来,不管是与他专业有关的或者没有关系的,只要他能考的,他就去考。像我们了解到的,在会计方面的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比较新的证书,还有秘书行业、物业管理方面等等,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新兴行业的资格证书比较抢手,因为大家觉得这是新行业,可能空间比较大一些。对于我们软件专业有计算机软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等等的资格认定证书。

在考职业资格证书方面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学生对这个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认为这个证书将来是否有用,有少之又少的被访者采取反对的态度,有少于半数的被访者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只有将近一半的被访者认为我证拿的越多,我将来的就业途径就越广。

在学生的证书方面,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就业单位,他未必会看到你这个证书就认为你能胜任这个工作。他们大多数认为你是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培训,但是只是很肤浅的,为了拿到这个证而进行的培训,没有很深入对这个工作有一定的调查,用人单位也是有一定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我感觉我们大学生特别是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八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上面,而不是去参加一些毫无意义的资格认定考试。能力的提高是一步一步在实际工作中慢慢积累的,而不是靠突击一些考试做题而获取的。

(一) 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

根据对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具有如下特点: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全国共有505所学校开办有计算机本科专业,共有在校学生近30万人。同其它专业相比,这两个数字均居国内第一。因此,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均超过其它专业的学生。从高校就业需求来看,由于受到“9.11”事件的影响,全球IT行业一度陷入低迷,影响了IT行业的发展,加之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不利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显得没有以前那样过热。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标准,既要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又要考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四五年前,我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计算机专业十分火爆,毕业生十分抢手,最多时毕业生与用人需求信息的比例高达1:10以上,名牌学校的比例甚至更高,学生就业可谓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也非常高,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机关、金融单位、事业单位和高收入的大型企业。随着高校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如从前那样火爆,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学生就业不存在根本性的问题,只要定位准确,均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但就业的整体质量存在明显下降,用人单位更注重高学历毕业生的引进。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平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二是用人单位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表现冷。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计算机专业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三是学校热,用人单位冷。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四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

(二)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向分析

目前,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日益引起了社会上的高度重视。我认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将呈现三种趋势:

(1)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卷土重来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从我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我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这就说明,我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我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

(2) 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强。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增加,导致对毕业生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由于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仍将存在结构性的矛盾,最终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会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或工资待遇高的地区,仍将成为学生职业的首选,致使毕业生的需求显得相对过剩。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因此,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日显突出和必要。

4、加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与思考

面对社会再就业和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剧烈竞争,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各高校的当务之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多管齐下,实现全方位地改进。

四、结论

通过本次的实践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很明白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IT人士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安排自己在学校的时间如何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其实能力真的是靠自己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大学给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机遇和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能力,只要是我想学习什么我都可以从同学和老师那里得到很多帮助真的很感谢你们。在这次搜集资料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也对现在的IT行业的就业趋势有了一点了解了,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想这也是我们学校开展实践活动的真正目的吧,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的。

推荐访问:大学生就业 三篇 现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