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实践的方式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

以实践的方式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

时间:2023-05-14 19: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的实践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诉诸于实践。实践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实践的方式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正确的方向,在不断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2—0018—02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深刻地说明,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其正确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能否实现中国化,不仅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直接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中国,造福人民的目的。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不断检验、丰富、发展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诉诸于实践。也还要充分发挥实践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基础,而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述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包括认识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并在一个半世纪的实践中由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完善,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构成,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切联系,不能割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除了表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以外,还表现为实践形态。它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诉求,更在于其实践性指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中不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而且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制度,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并将继续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从而对象化为一个植根于本土持续发展着的活生生的现实——实践形态。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初,马克思就庄严宣告:“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学的理论都处在动态的实践过程中,不运动不发展就会失去生命力,理论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变为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而是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这也是它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的根基所在。从实践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根本机制就在于实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理论不断地被运用于实践,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检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并迸发出生命力的根本秘密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走的就是这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一条得以继续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力的道路。离开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走向自身的反面。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性的内在要求,是与中国国情,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的三大对接,这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这一中国化的实践途径,主要在于以实践对象为核心,在构建实践理念形态中,确立科学实践方式和改造转换中国传统哲学。

(一)确立从国情出发的哲学实践理念形态。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历史造成的现实,是一个国际环境中的客观存在。立足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条件。人们只有适应它,洞察它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正确地开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只有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才能转变为巨大的推动力量。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一国情出发,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全新的分析与阐释,正确地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领导者和同盟军以及发展前途,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与十月革命先城市后农村完全相反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也非常重视中国国情,并进一步将其置于世界大环境中加以把握,提出了我国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进而在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实践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条中国通向繁荣和富强的道路。同样,江泽民同志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三个代表”思想。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从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崭新目标。

(二)科学实践方式及内容的确立。关注中国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是全面分析社会矛盾,不断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做出新概括,得出新结论,丰富,深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仅仅抓住中国社会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对时代重大问题的灵敏反映,准确把握和科学解答中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发展提供了诸多新的契机。

(三)对以实践为核心和目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改造与转换。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国传统哲学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它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也应看到,中国的传统哲学是在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并形成的,是古代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其消极因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变形”和“失真”。因此,对于传统哲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以实践为核心的同时进行改造和转换。

三、实践主体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实践主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多年的经验证明,实践主体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入,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它们都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它们都反对一切形式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邓小平同志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也对“解放思想”的内涵做了精辟的概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法也是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不是主观臆测,解放思想不是自以为是,而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只有思想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时俱进,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是不可能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拓展和升华。与时俱进突出了解放思想的时代性要求,突出了解放思想的创新性要求。“与时俱进”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与时俱进”不仅要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规律性,没有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把握,没有理论创新,是不能称为“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动态过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在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变化的前提下,党的思想路线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根本指导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实践主体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方法,同时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既继承前人又不墨守陈规的理论勇气和魄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64.

[3]李学林,侯伦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哲学解读[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5]周金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钟枢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邓小平理论创新点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7]雍涛.毛泽东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侯树栋.毛泽东思想的民族性探源[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9]毕剑横.毛泽东与中国哲学传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10]聂耀东.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11]安启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雍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陈雅莉)

推荐访问: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把握 实践 方向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