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现代餐饮业视域下高职烹饪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现代餐饮业视域下高职烹饪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时间:2023-05-24 15: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体会,烹饪专业学生在大三顶岗实习期间会频繁出现的问题是不满意实习单位,要求更换新单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际关系紧张产生矛盾。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这些职业能力不足虽然比较符合他们的群体特点,但是这也说明职业素养培育的严重不到位,造成了餐饮企业亟需的职业素养恰恰是学生欠缺的,从而更加说明高职烹饪专业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职业素养培育有利于促进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

高职烹饪专业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是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就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以培养学生“职业”为出发点,不再拘泥于“工作”,尤其是在“职业人”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精神需求方面的提升,增强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助于他们成为“餐饮人”后专注本职工作,激发职业追求,从而获得职业尊重感,甚至是职业自豪感,就像米其林三颗星是许多厨师毕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不仅代表对厨艺的最高肯定,更是一种无上荣耀。

与此同时,强化职业素养培育,张扬了“人”的要素在职业世界的本体特性和重要的主观能动性,具备职业素养的人是真正具有职业竞争力的人,能够实现顺利就业,促进职业良性发展。因此,凭借优质毕业生所具有的良好形象和口碑,不仅可以提高高职烹饪专业的就业率,还能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吸引优质生源,实现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双丰收,更重要的是可以为餐饮行业输送优质人才,推动行业的深化发展,体现高职院校服务行业的社会职能。

四、高职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构建融入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标准,重视职业素养评价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功利主义浪潮下,职业教育被理解成为解决具体工作任务的工具,致使课程设置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知识化取向明显。高职烹饪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有功利化倾向,仅为满足餐饮企业岗位需要精细划分课程,导致课程之间难以融合,学生难以综合运用。当前烹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其考核、评价也是围绕知识、技能展开的,缺乏丰富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职业素养训练。因此,提升职业素养培育应从构建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开始,课程目标应注重学生与职业协调发展的理念,以人文本,突显“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自我发展、精神充实和人格完善,从而达到人的职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发展契合。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的融合,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相应的重构整合,将职业态度、信念、行为、精神等融入到知识、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使知识、技能、素养三者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与职业岗位契合的课程标准,有助于烹饪专业教师明确职业素养的培育规范与目标,在课程中实施职业素养教育。与此同时,在课程考核中重视职业素养评价,突破以往局限于知识、技能的考核标准,将考核评价指标扩展成多维度的,既能考查知识和技能,又能衡量职业素养与能力,引发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关注,并调动职业素养训练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职业人的道德情感体验,以自觉提升职业素养水平。

(二)转变烹饪专业教师观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培育

学生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专业教师,他们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还是学生专业精神引领的师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当前烹饪专业教师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走向职场所必需的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有关。要想提升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要转变教师观念,可以针对职业素养培育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让专业教师认识到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例如,以培养学生敬业精神为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和毕业后初入职场时,所从事的多是辛苦且低薪的工作,光靠“爱岗敬业”等口号倡导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比较虚化空泛,学生很难做到。但是,要想将“爱岗敬业”落到实处,就需要专业教师发挥精神导师的作用,进行积极的引导,合理设计教学项目。鼓励烹饪专业教师开发专业课程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元素,将虚泛化的职业素养具体化,转化为职业情景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运行现代学徒制,在岗位实践中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

最早的职业教育形式起源于古代学徒制,这种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所具有的最大特色和对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师傅的榜样作用和“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在烹饪行业,传统的学习模式也主要是师徒传承,在日常的生活和职业活动中,学徒以师傅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为榜样,在亲身实践中学习职业技能,内化职业素养。真实的职业活动是师傅教学、学徒学习的载体,并且构成了职业素养培育的职业环境。但是,烹饪进入高等教育后,确立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制度,脱离了传统的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传统的职业素养的培育方式,使得职业素养培育与职业活动是割裂的。而高职烹饪专业比较特殊,学生实践时间比较长,大约有一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特别适宜实施现代学徒制,将学校教育制度与烹饪行业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相融合,形成校企联动、身份互替的共同式的“学徒管理”。在高职烹饪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运行现代学徒制,在岗位实践中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端正其职业心态和职业意识,稳定其职业选择,从而能有效提升其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锻造他们未来从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四)倡导“匠人精神”,提升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尊重感

“匠人精神”源自于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推崇匠人文化,其文化精髓即“匠人精神”的本质在于敬业和认真,是日本社会走向战后繁荣的重要支撑。在日本,匠人是指手工艺者、工匠、技师等一类职者,又被称为“町人”,他们尊奉职业伦理道德,具有职业平等意识,对技艺要求精益求精,符合企业对职者的职业素养要求。正是这种“匠人精神”让日本东京的米其林餐厅数量成为世界之首,已经连续九年蝉联“米其林美食之都”荣耀,而且其中多为经营日本传统料理的餐厅,甚至有日本拉面店入选。这应该对我国的高职烹饪教育深有启发,值得在高职烹饪教育中倡导“匠人精神”,学习借鉴其“烹饪匠人”的培养模式。在烹饪教学中倡导“匠人精神”,重视人才品格培养,使高职烹饪专业学生成为“会好好做事”的一流烹饪匠人,才能在依靠手工技能见长的烹饪行业成长起来,从而获得职业成就感,提升职业尊重感。

(五)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开展文化育人的社团活动,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知名的餐饮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如知名的海底捞企业文化已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典范。高职烹饪教育也需要将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甚至引入到烹饪课堂上,让学生有机会去感受、体验和思考优秀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正能量,从而产生职业情感和职业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借助大学生文化节和美食节活动,尝试组建“烹饪学生道德修养”活动中心,开展“烹饪大师进课堂”的饮食文化讲座、文化知识竞赛、地方名菜文化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做到烹饪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从而提升烹饪专业学生的文化内涵和职业修养。

参考文献:

[1]冯俊,刘倩洁.我国餐饮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4-109,116.

[2]刘兰明.关注职业素养教育 打造安身立命之本[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42-43.

[3]许亚琼,徐国庆.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教论坛,2009(14):52-54.

[4]冯玉珠.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5.

[5]穆亚君.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餐饮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5(8):155-156.

[6]张紫军.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调研[J].职教论坛,2012(20):88-89.

[7]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1( 34):76-78.

[8]魏赤文.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反思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3):138-140.

[9]章颖,钟华华,王玫武.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45-47.

[10]刘金才.町人伦理思想研究——日本近代化动因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

[11]王红梅.论餐饮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5(9):38-40.

责任编辑陈春阳

推荐访问:视域 探析 餐饮业 专业人才 素养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