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法的探索与实践

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法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5-28 09: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自主学习法适应了当今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需要,为此,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以学生自主学习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尝试很有必要。本文剖析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探索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了实施自主学习法的注意要点。

【关键词】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以历史《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各种历史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高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适宜时期。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使之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启动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陈旧化与封闭性。我国传统的教学法认为,中学历史学习的方法就是学习历史知识和理论的方法,将历史教学目标定位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且三者之间缺乏有机的融合、互动,这种陈旧化、封闭性的教学制约了课堂教学目标。

2.学生地位的固定化与被动性。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上含混了“教学相长”的古训,教师与学生地位不清,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历史课上多数教师以自己讲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3.教学评价的单一化与片面性。原有的历史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视评“教”,忽视评“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缺少有效的考查与评价,缺乏评价的全面性,影响评价的客观性。

二、自主学习法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成果。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不仅在讨论问题时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能够对他人的思想、观点加以评论

3.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学习化社会的时代发展需要。

三、自主学习法的策略

1.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成功的关键是兴趣,学生缺乏兴趣就没有动力,而自主性学习更需要兴趣动力的支持,因此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教师要十分注意用通俗、精练、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事件,让冰冷的文字历史,变成活生生的历史史实,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学生感兴趣地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教学图片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如: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扩大对华商品输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到通商口岸的条约有五个:1842年的《南京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85年的《中法新约》,1895年的《马关条约》。其中开放的城市有20个,那么怎样记忆并理解呢?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坐标”图示法,形象、直观地反映出通商口岸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势力由东南沿海长江到内陆的延伸趋势。通过自制地图,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活跃了学生思维,又加深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效果更佳。

2.营造学习氛围,发展历史思维。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鼓励学生学会求同存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以及经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快乐过程。教师可以采用预习提问与小组竞赛相结合,鼓励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预习学习内容,如上网查寻、翻阅资料、编制历史小报、编写历史歌谣,加强了组内合作,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在讲“文化大革命”一课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心目中如何看待毛泽东的?有的说毛泽东是建国元勋,应给予肯定;也有的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应该否定。经过一番争辩、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统一了认识,即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些方面是肯定的,他晚年的错误与业绩比较,功大于过。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调动起来了,而且还使学生学会了善于思考,学会了探究问题,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3.遵循科学原则,完善评价模式。巧妙地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历史的动机,使学生进入善于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历史学习中。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作为历史教师,需建立科学的历史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视学生为评价的中心。科学的教育评价模式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既体现认知目标,还应体现情感、意志、能力等全面性的目标。教师要对学生在认知领域、情感意志领域和能力操作领域的水平能力进行评价,多种评价内容的结合,才能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而科学的历史教育评价模式则应加强情感、意志、能力三目标的培养。①情感培养目标:从道德观、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观、社会发展观、审美观等方面确定情感培养目标。②意志培养目标:从历史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个性倾向、行为习惯等方面确立意志方面的培养目标。③能力培养目标:从阅读史籍的能力、阐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能力、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编制历史图表年表、制作历史模型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出能力培养目标。

(2)广泛性原则。广泛性原则是指评价主体的广泛性,不仅教师参评,还可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社区评价。广泛的评价渠道,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完整、更全面的评价,对学生也更具约束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①学生自评,让学生本人对照方案要求评价,促进了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使之养成自尊、自信的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②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评价他人,反思自己,提高水平,促进发展。③家长参评,可以让家长了解、重视学生的历史学习,利于家庭、学校保持教育的统一性。④社区评价,促使学生明白历史与社会现实是紧密相连的,而且更可促使学生加强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3)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从多视角、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评价,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的结合,使教师可以及时获取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从而促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我们可以将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科学的评价。①诊断性评价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对已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学习方法的问题。这样,教师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完成教学目标。②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状况及发展而进行的评价。可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动手操作和书面作业情况等,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和发展情况,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制定合理的学生学习历史评价表。通过评价表的制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进行自我总结。能从依赖老师知道逐渐走向独立自主学习,并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通过评价表也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使教师的工作更具有目的性、更

有成效。

四、自主学习法的注意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是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历史学习,通过正确有效的学习,把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操作如下:

(1)培养历史阅读法。教师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先学会浏览教材,抓住章节子目,知其大意,再对教材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人物、地点等历史基础知识,最后对历史背景、影响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2)培养知识迁移法。“知识迁移”是指将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这一知识结构中迁移到另一知识结构中去。学生思路往往受教师左右,只能是教师说什么,他们记什么,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分析明初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时,可以联系汉唐的情况,一是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二是政治、经济危机。再如学生对中外历史人物的评价感到难以把握,教师可拿秦始皇、汉武帝为例进行分析,总结规律: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历史人民的愿望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而不是感到束手无策。

(3)培养记忆学习法。要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牢记知识的技巧和方法。①字头法:清朝十位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可依次记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②缩减法:《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为公开行贿。③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如用联想法记忆晋灭吴的时间。公元280年,晋灭吴,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吴灭了,就等于吴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吴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个字,正好与280相合。其它还有比较记忆法、图表记忆法、歌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连字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等。

总之,记忆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应该逐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求多种记忆力,趣味而不枯燥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要掌握多种记忆方法,并融合运用。

(4)合理使用学案。学案可以作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促进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果的提高。学案编制还应遵循主体性、连续性、课时性、参与性等多种原则。

下面以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节《美苏争锋》为例来谈谈对学案的利用:①学案的基本结构及利用:整个学案基本结构有六部分:“课标要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情感升华”、“学习存疑”等板块,可以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灵活的增减处理。②自主学习板块:笔者看到许多的学案变成了学生的课前完成题目的作业,学生不是很喜欢,因而没有达到有利于有效课堂生成的目标。为改变这种局限,笔者设定的目标是先根据课标的阅读让学生找到和简单了解课本的主干知识点,使学生有备而来。再引导学生回忆与新知有联系的旧知:你知道二战国际正义力量的目标是什么吗?正义力量的主导国家有哪些?参照课标要求,解决基本概念(只要写出关键词就是成功):资本主义国家“冷战”措施(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应对措施(关键词);雅尔塔体系;世界政治格局。

2.激发学生的好问精神。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应该从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出发,坚持史论统一的原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 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善疑多问创造条件,讲课不应过细、过多,而应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如讲完课后,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或向学生提一些有分量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质疑的认识主体地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质疑、释疑,并能运用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就会越来越高,其学习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

总之,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意识和创造力的个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也定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罗明东.当代教育改革新探索[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3]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徐学福,房慧.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王锦化,孟庆华,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推荐访问:历史教学 自主 学习法 探索 实践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