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时间:2023-05-28 17: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强化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着力推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建构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校内实践技能训练和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11-0038-04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能力,是凸显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需求量的激增,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已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拟从当前高校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着手.提出高校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及其形成条件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处理问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它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一般实践能力泛指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属普适性能力,通常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从事某种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门能力,需要经过专业训练获得,如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力等。从上述概念描述可见,实践能力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而是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一种综合能力。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实践能力更多是指围绕职业需要、胜任职业工作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主要是幼儿园教师,其职业范畴包括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家园合作,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等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系列工作。因此,从职业需要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良好的交流、沟通、表达、合作、协商能力等一般实践能力,以及观察评价幼儿发展水平,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管理班级,创设适宜环境,开发与运用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开展家长工作等专业实践能力。显而易见,上述众多职业能力中,有些应在接受职前培养时打下一定的基础,否则将无法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些则需要在踏上工作岗位后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形成。

教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活动。了解交往对象,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传递信息,是保证教育活动正常实施的基础;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直接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反思与研究则是保证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手段。因此,笔者认为,在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前培养中,应重视让学生获得的实践能力包括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能力,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反思和初步的研究能力等。

实践能力的核心是能解决问题。从其形成看,需要具备两个关键条件,即知识和实践。首先,实践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个体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实践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其次,实践能力的形成源自实践活动。知识是不能自动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反复运用既有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完成知识的转化,实现能力的获得。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的获得,更是需要个体通过从事与其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专业实践活动获得。当然,除上述两个关键条件外,个体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还受个体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实践动机、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实践能力是后天习得的,通常是经由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践体验、反思总结,再如此循环反复、逐步提升而获得的。伴随着个体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个体实践能力呈螺旋式上升。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说,“实践性智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将思想及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的智力。实践性智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可见,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抓住各培养环节的关键点,并加以不断强化,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构建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体验和反思总结则是促使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通常,实践经验越丰富.获得各种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机会就越多,个体实践能力提高的可能性就越大;反思总结则促使个体不断对已有经验进行思考和重组,帮助个体提高实践知识和能力,并对自我行为进行不断修正。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受幼儿园对高学历、高素质幼教师资需求变化的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从全国范围看,2001年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招生人数为1679人,2010年增加到12119人。二是办学主体多元化,从传统的师范院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到现在由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等多种类型的高校共同举办。三是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受市场需求影响,多数高校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定位于为幼儿园培养师资,不同于传统的为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师资。这些转变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如高校人才培养与幼儿园对专业教师的期望存在一定距离,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入职适应期较长、入职早期专业优势不明显等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本科生实践能力不足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定位于为幼儿园培养高素质师资,因此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核心。但从目前许多高校的培养方案看。大多带有太多传统课程体系的痕迹,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之间的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如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学术性课程多,实用性课程少;教学实践时间短、次数少等。

2.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课程是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目标、内容应体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尽管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大多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其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和教材并未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如内容仍偏重理论知识,教材在编排构架上仍沿袭传统学科体系,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现状脱节等,导致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

相割裂,不能很好地发挥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培养方法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如上所述,实践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真实的实践活动。但受办学条件限制,比如受高校教师幼儿园教育实践经验欠缺、师资力量不足、实践基地少、教学设施跟不上等因素影响,目前的人才培养主要沿袭传统方法,多以校园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充分、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和实践体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授课以理论灌输为主,互动、研讨不足;实践教学活动管理松懈,指导不到位,实践效果差。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思路

要解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的问题,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是必然选择。

1.建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因此,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打破传统的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的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充分体现幼儿园工作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如包括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幼儿观察与评价、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析、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教研实务、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家长工作与指导等课程。其次,重新梳理各专业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本着实践类课程突出应用性。理论类课程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反映幼儿园教改新动向的原则,对课程大纲、内容和教材进行革新。不拘泥于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跳出原有的课程框架。最后,加大实践课的课时量,尤其是增加学生到幼儿园观察、观摩、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将幼儿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

2.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全面改革教学方式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且各途径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课堂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知道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相对单一的环境中练习、模仿,“学着怎么做”;教学实践活动则是通过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尝试、体验、探究“应该怎么做”。因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全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网络、视频、摄像等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例如,可以采用网络视频方式,组织本科生在高校教室里即时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研讨和评析;拍摄制作幼儿园教学活动录像,引入课堂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等等。其次,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例如,可以利用微格教学技术,在实验室开展教育单项技能训练,借助微格实验室的录像、回放等设施,帮助学生在单一环境中反复循环学习,逐一练习掌握诸如集体教学活动、教学过渡环节、户外游戏活动等单项教学活动的组织,为学生进入幼儿园实习做好准备。最后,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志愿者工作等;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美工、玩教具制作、舞蹈、音乐剧、演讲等实践技能比赛。

3.改进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实践能力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技能,没有固定的模式。[3]幼儿园教育实习可以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机会。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必须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管理与指导,通过改革教育实习过程、指导方法、评价指标和考核方式等,提高教育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变放羊式教育实习管理为目标化教育实习管理。例如,制订不同年级教育实习任务、目标要求及评价指标,并将其写入学生实践指导手册,用目标管理引导学生的教育实习过程,提高实践教学的任务意识;制订幼儿园实习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要求和任务,强调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细化管理。其次,改变教育实习的评价方法。例如,增加评价环节,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准备、中间过程及结果均进行评价,从而对教育实习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改变评价主体,变过去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单一主体评价为多主体评价,除高校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评价外,将同学互评和本人自评纳入评价范围,并按一定权重计算到学生的考核成绩中,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后,规范实践过程指导。通过制订实践指导教师手册,明确高校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各自的职责、任务,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指导优势。

4.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实施者。组建由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优势,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困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的主要障碍是人才培养过程和市场需要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可以考虑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连接平台,通过在这个平台上开展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学观摩、幼儿园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研究等系列活动,既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机会,又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可以加强理论研究人员和幼教一线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人才培养方和人才使用方形成实践指导合力,不断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东.构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1].教育科学,2005,(2):9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秦金亮.走进全实践: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家的成长之路[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7:10

推荐访问:学前教育 本科生 实践能力 探讨 培养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