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创新为引领构建农业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新模式

以创新为引领构建农业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新模式

时间:2023-06-01 18: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职院校在加强协同创新、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涉农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其通过开展协同创新,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以此构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教科农、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协四位一体”的“334办学模式”。

关键词:农业 职业教育 协同创新

1.研究背景

1.1 农业高职教育协同机制创新的背景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文件,要求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已有的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

1.2 创新协同机制促进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2.1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 1.2.2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广东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种质资源保护、生态养殖、生物技术、疫病防控、畜产品加工质量与安全、园艺技术等领域,对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要求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熟悉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据统计,广东省每年需要农业技术人员超过1万名,这为涉农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

1.2.3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动能。党中央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农村大发展大繁荣。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并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必将强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这给农业高职教育走协同创新之路,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培养人才提供了更多难得的发展机会。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的低生活成本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吸引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这为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走协同创新道路,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承等提供了强劲的发展新动能。

2.农业高职教育协同创新实践——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在加强政校研企协同创新,推动集团化办学,服務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通过创新办学机制,服务区域发展、加强协同创新、促进科教结合,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可大大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华南,坚持“服务现代农业产业链,服务广东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办学定位,积极与省内相关政府机关、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兄弟院校开展协同创新,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构建了“教科农、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协四位一体”的“334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协同办学、合作共赢、服务三农的示范引领之路。

2.1 334办学模式的主要思路

2.1.1校地(区域)协同办学。学校始终坚持把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的重要价值取向,紧密结合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在现代农业人才、专业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校地合作、协同办学的新途径。自2012年起,学校在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和广东省农业厅的指导下,按照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与广东省内涉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和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共同组建了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共享,中高职人才培养对接,构建了现代农业科技合作研究和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支撑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了广东省涉农中高职院校专业交叉型、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2.1.2校企(行业)协同办学。学校依托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专业,与数十个广东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通过搭建校企双赢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教学、生产和培训管理平台,共建共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基地、技术应用及推广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产品制造基地,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合作开发课程等方式,加强学院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着力构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新机制。

2.1.3校所(科研机构)协同办学。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与广东省农科院、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广泛开展科技研究合作创新,依托科研院所优质创新团队和优质科研资源,瞄准国家相关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贴近地方经济发展、贴近行业、贴近“三农”,整合科技队伍、科技资源,共同构建优质资源平台,营造一流的学术氛围,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体制机制,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合作的科研协同创新。在科研协同创新过程中,校所双方将导师、项目、平台整合起来,实现无缝对接,协同办学,构建了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1.4校协(学会)协同办学。学校充分利用学校领导担任相关协会(学会)职务以及部分老师在协会(学会)兼职的优势,积极与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广东省家禽业协会、广东省花卉协会、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等联合组织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专题调研、学术交流及专题研讨活动等,共同打造行业交流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增强校协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建立校协协同创新、协同办学的合作平台。

2.2 334办学模式的协同创新实践

2.2.1依托协同平台,实现产教融合。具体做法有:一是努力将农业职教集团打造为示范性职教集团。广东农业职教集团自成立以来,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和“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协同建设、协同发展”的理念,集团成员已由最初的52家发展至100余家,从纵向角度,设立了6个委员会:产学研用工作委员会、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产学研基地建设工作委员会、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委员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委员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对集团专项工作开展研究和指导,并有70多位成员与各专业产学研用委员会委员相互兼职;从横向角度,成立3个分集团:种植业分集团、养殖业分集团、农业综合分集团。通过整合内部与外部优质资源,加强校、企、所、协全方位的合作,搭建协同育人平台,逐步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格局,力争实现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建设目标。二是借助国省协同育人平台(中心)协同发展。在集团框架下,近年来学校依托自身特有的国家和省级各类平台、基地、中心,“把教育植根于农业中”、“把课堂开设在农场里”、“把成果推广到农户家”。首先,发挥广东家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的引领作用。在集团框架下构建的广东家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自2014年获批为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以来,在2016年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协同创新中心中期考核中获评为"优秀"等级。中心以家禽业重大需求为引领,汇聚“一园”、“三所”、“四协会”和多所学校及众多企业的人才、资源优势,构建资源互补、人才凝聚、运行机制灵活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该中心下设的广东饲料营养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广东黄鸡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广东鴿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及广东家禽产业经济信息研究平台,在育种、营养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创新成果,提高了广东家禽业产业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家禽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其次,依托好广东农业职教集团的协同育人平台。依托全省高职院校15个“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之一的学院“基于广东农业职教集团的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建立30多个“校企所协”相关制度,已与核心协同企业、院校在中高职对接、本专对接、现代学徒制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借助平台正逐步通过校校、校企、企协、企企等交流与合作,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跨界共享,达到协同育人的效能整合和效益最大化。再次,做实广东省应用型茶叶技术人才协同育人基地。学校牵头组织实施建设的第二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应用型茶叶技术人才协同育人基地”,已按计划完成整体设计,以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省级示范校建设专业为引领,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广东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2.2深化“校企所协”,探索特色办学。依托农业行业背景形成“校企所协”富有科贸特色的高职办学模式。以“校”为双创人才培养主体;以“企”为双创人才培养基地;以“所”为双创校企合作依托;以“协”为双创校企合作平台。在此办学模式下,以广东农业职教集团为依托,产教融合;以广东省高职农业教指委为抓手,推动改革;以省协同育人平台为载体,培养人才;以省创新中心为突破,协同发展,推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2.3搭建“立交桥”,构建职教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契机,适应广东现代农业企业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本专对接试点、中高职三二对接试点和自主招生试点职教体系探索,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为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支撑。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始学校就为广东温氏集团量身打造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班。

2.2.4设立二级学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学校与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全国园林职业教育强势品牌,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升级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及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共建全国示范性特色品牌园林学院,打造国家园林行业实践教学培训基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2016年11月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二级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棕榈园林学院”,棕榈园林学院在理事会的框架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风景园林学会、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及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指导和监督。

2.2.5发挥教指委作用,推动教育改革。学校是广东省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依照《广东省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综合分教指委紧紧围绕广东省“三农”工作,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开展新增新办专业的检查、技能竞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秀教改论文的评比,使专业与产业对接、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技能与岗位技能对接,既起到了“准参谋部”的作用,又促进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云峰;周慎;谢刚.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J] 咸宁学院学报,2012,07.

[2] 王迎军. 以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为契机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J] 中国高等教育,2012,11.

[3].张红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J] 农村经营管理.2017,11.

[4] 刘芳;李春侠;吴霞;陈锐锋.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以广东某高职学院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5]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图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质量年度报告.[N] 广东教育研究,2018,03.

推荐访问:协同 新模式 引领 构建 创新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