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霍达文学作品中回族丧葬习俗文化的刻写与素描

霍达文学作品中回族丧葬习俗文化的刻写与素描

时间:2023-06-08 08:5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回族是中国众多民族当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不仅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只信仰伊斯兰教,主张“真主独一”,因此反对多神论和无神论。由于回族人数甚少,所以回族总是极力保持血统的纯净,避免本族和异族通婚联姻。虽然这在事实上是难以绝对避免的。因此,本文对霍达文学作品中丧葬习俗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

关键词:霍达;文学作品;回族;丧葬习俗

作者简介:宁晓兰(1983-),女,河南省长垣县人,新乡学院大学外语部教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3-0-01

回族缔结婚姻的要求是必须建立在彼此共同信仰的基础之上,即二者都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男女双方的恋爱或结婚对象必须在回族族内选择。小说里梁君璧和韩子奇、韩天星和陈淑彦都是穆斯林,所以他们的婚姻是合乎教规的,而韩太太极力反对韩新月和无神论者楚雁潮恋爱,梁冰玉拒绝信仰基督教的奥立弗,皆是因为隔着教门,信仰不一。回族是中国众多民族当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不仅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只信仰伊斯兰教,主张“真主独一”,因此反对多神论和无神论。由于回族人数甚少,所以回族总是极力保持血统的纯净,避免本族和异族通婚联姻。虽然这在事实上是难以绝对避免的,但自元、明以来,以至当代,回男可以娶汉女,回女嫁汉男却是不被许可的。

一、回族文化丧葬心理的“生与死”

视死如归的生死观。《葬礼》中在梁亦清猝死后,他的妻子白氏和幼女玉儿痛哭不已,然而,年仅十五岁的长女璧儿却十分冷静,她“没有叫喊,没有摇晃着亡人诉说一切。她知道,父亲已经归去了,在他离开人间走入天园的时刻,是不应该打扰他的,让他静静地走,从容地走,带着‘依玛尼’——崇高的信仰。”她为父亲临走前没有念清真言而感到遗憾,于是衷心地为他念诵,希望他能回到真主身边。穆斯林对待死亡,通常都很豁达、坦然,能平静对待、理性处理,因其人生态度非常积极、乐观,认为人生在世的价值就是回归真主。然而,汉族关于死亡极其避讳,一般不直接说死字,而说不在了、老了、没了,对于死亡也有多种说法,如古语云“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佛家称为圆寂,道家称为羽化,因公为殉职,为国为捐躯,死于战场为牺牲,早死为夭折等等,人们不能把死字放在嘴边,不然视为不吉利,晦气。

二、宗教观念在回族礼教与丧葬文化中的分离

一心向主的宗教观。作者曾在《葬礼》的后记中写到“我们这个民族和宗教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现实联系。”穆斯林们信奉伊斯兰教,信奉真主安拉,并且他们相信真主是独一无二的。真主时刻与穆斯林们同在,他主宰着穆斯林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而汉族有各方神明,如送子观音娘娘,掌生死的阎王,牵红线的月老等等,以致汉人信仰不一,信仰自由,一人既可有多种信仰,也可没有信仰。回族穆斯林临终前须念清真言,向真主讨“口唤”(忏悔),如韩子奇临终前,璧儿要他向真主作“讨白”(祈祷),以赎清自己的罪孽,而梁亦清、韩新月、姑妈都没有来得及念清真言,梁亦清和韩新月生前不曾怎么做礼拜,死后璧儿为他们广散“乜帖”,以弥补他们生前所欠的礼拜和斋戒,好让他们在面见真主时无愧无悔。

三、丧葬文化在“善后”处理中的文化内核

汉族和回族同样实行土葬,但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减少,汉族人大都改为火葬,而回族是决不允许的。此外,回族的婚礼和葬礼都由清真寺的阿訇主持,婚礼虽然允许汉人参加(如韩天星和陈淑彦的婚礼),葬礼却决不允许汉人参加(如韩新月的葬礼,郑晓京和罗秀竹被阻挡在门外),具有很强的宗教意味,使得回族穆斯林们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深化。《葬礼》中大量描写了回族与汉族迥然不同的婚丧习俗,这深深地体现了伊斯兰教文化的渗透,作者在后记里也说,“我无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民族之中,它就必然带有自己的色彩。”所以,回族的婚丧习俗便形成了对内排他的婚恋观、视死如归的生死观、一心向主的宗教观等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许慎撰.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陈浩天.回应性治理:农户需求与国家政策整合的基层面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4]陈浩天.回应型政治:农户需求与政府服务衔接的国家整合[J].理论导刊,2014(7).

[5]陈浩天.资源下乡:农户需求治理与政府治道变革的服务转型[J].学术交流,2014(9).

[6] Lefrancois, G. R. Theories of Human Learning: What the Old Man Said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43.

[7]陈浩天.文化强农: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困局与治理路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8]陈浩天.文化下乡:公共文化传播的强农逻辑与服务路向[J].攀登,2014(5).

[9]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

推荐访问:回族 刻写 丧葬 素描 文学作品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