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的常见错误

浅谈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的常见错误

时间:2023-06-10 14:0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实验室管理工作对于实验的开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当前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能够改善实验室管理效果,在文中主要就实验室管理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以期可以进一步改善实验室管理效果。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常见错误

引言

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实验室的工作实际情况,浅谈实验室管理的常见错误。

1 超出能力范围

1.1 故意超能力范围

实验室为满足客户要求及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能力范围内的参数开展检测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测报告;或实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范围内,误将样品进行检测并出具带标识的检测报告。

1.2 标准变更未确认

实验室采用新标准开展工作,须及时到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或CNAS认可的发证机构进行标准变更。目前,有的实验室怕麻烦,往往等到复评审或监督评审时才进行标准变更。在新标准开始实施到通过实验室复评审或监督评审之间如果按新标准开展检验工作,则是超范围检测。对于产品标准中引用标准的变更,实验室更应关注。

1.3 乱用认可标识

很多实验室通过了CNAS认可,也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而这两个认可不在同一时间进行认可,当申请扩项或标准变更时,往往是一个通过了,而另一个还要过段时间才认可。部分实验室取得能力范围以CMA为主,CNAS的能力范围很小,而检测报告的封面一般是将几个标识均直接印在封面上,这使得实验室误用标识[1]。

2 设施不满足要求

设备及环境设施是否满足标准,将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对检测结果和判定有重大影响。

2.1 量值溯源未按规定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是保证其测量准确性的主要手段之一,仪器设备使用前应经过检定或校准,必要时,在二次检定或校准之间应进行期间核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但部分实验室未按规定将仪器送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造成仪器失准。

2.2 设备精度下降

设备使用年限过长,或使用环境恶劣,设备的精度将下降,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也将下降。因此,实验室应及时更新设备,当设备一时不能更新,应增加校准的频次、做期间核查、采用实验室间比对或设备间比对等方式验证设备的可靠性,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2.3 环境不符合标准

很多试验对环境设施的要求是很高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但个别机构对环境设施不是很重视,不能很好地满足检测的要求[2]。

3 检测过程缺乏控制

由于检测过程不规范而产生的结论不正确或数据不准确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3.1 检测粗心大意

检测是一个需要专注的过程,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差错。检测人员在检测或数据计算过程中接听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此以及其他的粗心造成检测失误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检测和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造成的检验失误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直接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错。

3.2 可疑数据不敏感

一般而言,每一种物质的检测数据应在一定范围内。当检测人员或报告审批人员发现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可疑数据时,应对可疑数据进行复核,并查清是否仪器设备有问题或检测人员操作失误。

3.3 临界值处理偏差

由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检测项目在临界值的判断时有偏差。因此,对于有临界值的结果,应组织由不同检测人员或仪器设备进行多次的比对试验,确保结果科学公正。

3.4 标准理解有偏差

个别检测人员对于标准的理解和使用不正确也直接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试验中往往容易将既有概念先入为主,导致采用标准不正确,最终导致结果失效。

3.5 人员缺乏有效监督

许多新进人员仅仅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就上岗开展检测工作,如对这类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他们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成熟员工。因此,使用在培人员除应上岗考核外,还应加强监督,防止出现检测失误[3]。

4 原始记录不规范

原始记录不规范,虽然不会改变检测结果,但原始记录是实验室检测过程的证明材料。

4.1 样品记录不全

原始记录最基本的要求是将观察到的情况、数据加以记录,包括从样品的准备、处置和制备开始到检测结束所观察到的全过程。实验室往往对检测过程观察到的情况记录比较详细,但对样品的准备、处置和制备过程记录不全,甚至不予记录。同时,对检测员要加强教育,要有完整準确地记录原始记录的意识。

4.2 数据缺少追溯性

所有引用数据都应有出处,常数主要是标准中给出,系数则是在检测前做出标准曲线后得出,标准曲线不是做出一次后永远使用,而是应定期做标准曲线。而有的实验室在记录原始记录时,并不将标准曲线附在原始记录中或在原始记录中注明出处,使其引用的数据不具有可追溯性。

4.3 转抄检测记录

原始记录应在观察时实时记录,有些检测员出于自己保留数据或保持原始记录干净整洁的原因,养成了将原始记录先记录在笔记本上,再转抄到格式化的原始记录上[4]。

5 报告编制失误

报告是检测机构交给客户的最终产品,因此报告质量也应是实验室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5.1 报告编制错误

报告编制人员在编制报告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疏忽出现输入性错误,如:技术要求、实测数据、单项判定等文字或数字输入错误,造成误判;委托检验日期、样品生产日期、检测日期等日期输入错误,造成时间逻辑上的问题。

5.2 非授权人签字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检测报告的签发应由授权签字人签发。授权签字人应对检测技术、结果评定、设备维护校准、记录和报告核查程序等非常熟悉,因此,授权签字人的授权签字范围、试验地址范围是有限制的。在实验室运作过程中,部分非授权签字人签发检验报告,或授权签字人不了解自己的授权签字范围或试验地址范围,超越授权范围签发报告。

6 结束语

检测过程的风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风险也不仅仅局限于本文综上所述,然而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开展检测活动,而是应该通过对检测过程风险点的分析研究,找出有效对策,从而最终降低自身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黄涛.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J].电动工具,2009,(4): 15-24.

[2] 佚名.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3] CNAS-CL06-2014.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4] 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的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浅谈 信息化 实验室 错误 常见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