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和现状的思考

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和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3-06-29 09: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都将职业教育视为本国在全球化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学习型社会视野下,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从未有过的重视。农业职业教育作为职教体系当中最薄弱的环节,面对这样的时代要求,应走向何方?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在酝酿自己的答案,而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沉重。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现状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强化农业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现代农民,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教育和科技,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转变,必须有大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否则,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也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更难以提高。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解决以上难题的必要途径。

一方面,基于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与此同时,国务院还决定从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是我国政府继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系列举措为农业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对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急需一批有技术、懂管理、能够扎根于农村、服务三农的人才来做这方面工作,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今后就是掌握技术、有思想、会管理、有能力的新型农民,因此,加强新型农民的培养是农业职业教育的根本。

一、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49至1978年,这个时期,农业职业教育得到初步发展,但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有过短暂的停滞,发展的波动较大;第二个时期是1978年至2000年,在这期间,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趋势的影响,农业职业教育在作用上和功能上都有所增加和丰富,规模也逐步扩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农业职业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课程和形式都更多样化,而同时,大批农村劳动力得到培训后向非农业转移更加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个时期是2001年至今,进入到新世纪之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职业教育整体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进入科学发展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

二、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建国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也是会随着各种条件的影响而变化的。农业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也是这样,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整体发展曲折。这主要由于教育的发展容易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措施不同,使得农业职业教育呈现出在建国初期稳固发展,文革期间遭受重创,改革开放之后迅猛发展的曲折态势。

2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的基础和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区域和行业间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在任何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就农业职业教育本身而言,由于农业经济在不同地区经济总额中所在比例不同,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就业必然存在差别。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不仅仅体现在东西中部地域间的发展不平衡,还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理论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多年以来一直走理论教育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实践证明,这种结合,既加强了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是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也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主动地支持教育、依靠教育,促进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体系。

4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占全国70%以上,这些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大,层次、门类复杂,因而对发展职业教育所需的投入要求非常高,有效得办好农业职业教育全靠国家负担是不现实的。因而,由政府统筹,联合教育部门、民间团体,涉农企业等社

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办学,既能减轻国家的财政和人事负担,也有利于保证农业职业教育的灵活性、丰富性和多样化。

三、影响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要素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化观念的转变,经济的发展,教育本身的规律等都会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我国具体国情而言,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最为直接。因而,农业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约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就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对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78年一老,农业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和学生规模快速上升并日趋稳定。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更是使得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健康良好的态势。

2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在各个国家对于教育的影响都不容小觑,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是否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78年以后,国家开始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和对农业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研究,制定的政策也都基于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把握,促进了其健康发展。

3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分支,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遵循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个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农业职业教育自身内部职业型农业技术人才规格的培养塑造。尤为明显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兴起的对教育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已经逐步影响到政府的决策,由此可见,遵循教育规律是发展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4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因素。建国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深刻的变革,经济结构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转变。这些变化对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定位,规模和教育实践都会产生影响,带来冲击。由于农业职业教育需要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因而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观念因素。观念影响人的行为,在学校选择的过程中,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于高等教育的选择,在择业的过程中,很多人哪怕不适合自己也要选择脱离“农”字的工作,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各类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办学方向和认识存在偏差,仍旧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在农业职业教育及培训期限较短的情况下,既达不到系统培训职业技能的要求,又不能形成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总体来看,我国农业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职业教育供给总量不足。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在东中西部、城乡之间严重不均衡,教育资源总体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教育资源越来越匮乏。

2培训信息不对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未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业从业者中,相当一部分对于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却缺乏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和途径。

3与生产实际相脱离抑制了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滞后于社会需求,脱离就业与创业需要;在结构和教学模式上与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职业教育模式“普教化”倾向,专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所占比重太小,农民不能从职业学校获得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技术和外出务工的专业技能。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如果通过职业教育并不能得到高于初高中毕业生外出打工的收益,势必会影响农民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造成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期望值不高,导致生源不足,使得农业职业教育陷入困境。

4师资力量薄弱,投入不足,影晌了农业职业教育。由于农村生活环境较差、生活水平不高,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待遇普遍较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基本工资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长期以来的城乡差别导致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愿回到农村从事职业教育,导致农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困难。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低下,待遇不高导致教师的学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屈指可数,教学质量无从保障。农业职业教育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环境上都无法与普通教育相媲美,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5教育内容陈旧,忽视实践,模糊了农民认识社会经济对劳动力

的要求。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教学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一些培训机构更是为了抢生源,抛开自身的优势培训专业,不顾自己的教学条件,盲目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资源浪费和培训质量下降。与此同时,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缺乏,实验实训形同虚设。大部分培训机构未能提供与教学计划配套的实习、实训大纲,实践教学时间占教学计划总时间的比例较低,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离实践教学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大都设备数量明显不足,不少农业职业学校的实验实习设备大多是生产一线淘汰下来的破旧设备,远远达不到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校企之间并没有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大力加强。

五、对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策略的一些看法

农业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培养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当前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必须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同时还要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前、职后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实行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的三级分流,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要进行早期职业教育。观念上的更新也非常重要,只有将我国政府人员和广大群众的观念进行更新,继而转化为改革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实际行动,将职业教育与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改革的开展和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曹晔城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2]凌飞飞,周远成城镇化战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

战[J]学理论,2010(3)

[3]谢文静从经济角度看高职教与专业蛄构的调整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wwwcvaecomcn

谢家红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37-40

[4]曹彬林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发展[J]青海教育,2006,(3):9

[5]李国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06,(4):53

[6]李恺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经济师,2006,(5):193-194

[7]朱丽夏,阮文彪对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技术经济,2007,(10):120-124

[8]张惠君,郭善民抓好农村教育促进经济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2):71-73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现状 思考 农业 发展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