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3-06-30 14: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选题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老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课改工作逐渐深入的今天,必须倡导校本研究,着力培养教师反思实践能力,它是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当教师真正确立起自身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从事行动研究和研究行动、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真正培养起来。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职业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过程,意识到教师主体的积极参与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相反,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增强,而仅仅采用如有些地方的“讲师团”式的简单做法,单纯的我讲你听,缺乏双向互动和自我实践反思,其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和实践,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从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与造就才有可能。目前国际上教师培养与发展中十分流行的“反思模式”和“行动研究”正是如此的做法。

3.现状

通过访谈、观察和头脑风暴等方法,征求学校教师的意见,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缺少反思意识。教师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一般都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即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但却很少考虑“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不足是什么,如何改进”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成为普通教师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老师大多凭借原有经验进行教学,重视课前准备,却忽视课中、课后的反思;再者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导致教师之间缺乏真正的研讨交流,这些都导致一些教师反思意识薄弱,既不愿反思也不会反思。无怪乎,不少教师总是喊累,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状态。不少教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也不能及时总结提炼。

第二,缺少反思的氛围。一方面,学校开始普遍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的在形式上还搞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仍然沿袭着太多的不符合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制度和要求,“说的都对,做起来却不行”。“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叫得震天响,多数教师仍然对教育科研一头雾水。教育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以权代法、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等等做法,不可能形成鼓励教师反思的氛围。

第三,缺少反思的机会。第一线教师的工作量比较重,骨干教师尤其重。不少教师日复一日陷在备课本里、作业堆里、试题海里,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试”(所谓的一张答案大家抄的那种考试),还有年复一年简单重复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耗费着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项目科研的机制未能建立起来,学校一般不能形成围绕课题研究提出的问题,组织和开展行之有效的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不熟悉教育科研方法,缺少研讨手段和形式,很少有反思实践的机会。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在我校的管理体制、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师自身实际中,都存在着一些阻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的不恰当做法和行为,如何改变这些做法,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提供反思的机会,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 课题支撑性理论

1、主体性教育理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同时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本。一旦学生内部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其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

2、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推进,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探索。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迷茫,实践上的困惑。他们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3、 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知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改进学校管理体制,完善教育科研制度,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改革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交流、合作,使教师在互助中提高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探索有效的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模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整体素质。

通过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课题研究过程实施的策略

策略1: 从叙事研究入手,改变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话语方式,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策略2: 搭建教育网志(教师博客)平台,以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和“思想互联”

策略3: 以课堂观察为工具,发现和揭示教学问题,通过行动和反思,改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策略4:课堂录像。用摄像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重播,围绕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进行自我反思——“微格教学”。

策略5:同行观摩。请同行听课,课后研讨,让他们指出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明白自评与他评之间的差异,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

策略6:交流探讨。向其它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从中发现问题,或请别人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发表意见,从交流探讨中反思教学的得失。

策略7:信息研究。从学生的作业、测验等教学反馈中反思教学过程,想一想为什么某个问题、某个知识点学生普遍掌握得很好或者很不好,认真回想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往往会有“顿悟”的感觉。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式与基本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式:

几年来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总结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三评式”教研反思活动为载体、以问题研究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反思模式。

1、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积淀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形式。通过对同一课例反复实践、反复研讨,形成精品课例,使教师在课例的精品化过程中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水平。

①、自主解读文本,强化资本积淀。首先教研组确定研究的内容和主讲老师,然后每个教师充分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解读达到“三化”:即教学内容结构化、经验化和问题化,并进行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明确急需解决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②、集体解读文本,强化思维碰撞。首先由主讲教师详细地介绍自己的教学方案,围绕“三化”内容讲学习目标,讲学习的重难点,讲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的教师活动设计及学生活动设计。然后组内其他教师把自己的备课方案和主讲教师的备课方案就“三化”内容进行比较,从中选优,对主讲老师的教案进行补充或修正,形成一个集众家之长的教学方案。这一环节,追求教师间思维的碰撞,以此产生教学的灵感,拓宽教学的视野,实现解疑的需求和资源的共享。

③、自主教学文本,强化实施策略预设及个性风格展示。执教教师上课,教研组所有教师听课。执教教师自主教学文本,要充分实施预设的策略,同时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风格。听课的老师可以全方位地听,也可以分组有所侧重地听,或侧重看教师的教学活动,或侧重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或侧重看整节课体现的教学理念。

④、集体反思文本,强化问题研究及策略生成。主讲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其他教师再充分研讨。重点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讨出解决的办法,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二稿教案,并确定第二执教人。同时对出乎预设的精彩片段,对预设出乎意料的效果等生成课程及时进行反思、评价,撰写教学案例或教学随笔。

然后第二执教人上课,组内教师听课,教研组反思研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直至形成精品课。

2、以“三评式”教研反思活动为载体,推动教师的教学细节达到极至。

反思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刻反省的过程,是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有反思才有感悟,有感悟才有提高。我们为了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的能力,我们采取了“三评式”教研反思模式。

教师自录自评。每位教师在开学两周内使用录音机或录像机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况录音或录像,然后从自己的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行为是否科学。在自评表中总结出三条优点,列出三个问题,给自己的教学进行定位,然后就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

同伴互评。在自录自评结束后的两周之内教师邀请同伴听课,给每个同伴一份评价表,让同伴在评价表中写出自己自评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情况,并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教师再根据同伴的评价,扬长补短,改进、修正自评中出现的问题,同伴再写出互评反思。

领导点评。即在同伴互评结束后的两周之内,邀请学校领导听课,进行指导、点评、引领,促使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反思。

这种教研反思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教师在“三评”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3、以问题研究为载体,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校倡导每位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运行过程中,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或同伴的教学进行思考,不断发现、提出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问题悬挂”、“问题会诊”的方式,组织教师一起讨论解决。对确实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确立为个人或教研组的研究主题。要求教师要制定具体、灵活、开放、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对研究过程要及时反思,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修正教学行为。

通过阅读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

a教育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b教育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c教育教学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反思基本途径:

(1)个体反思

教学后记: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②、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③、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④、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⑤、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案例研究:教师的案例研究是教师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案例反思是教师对自己遇到过的教育事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检讨与思考。学校注重教师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论功底的培养,针对教师教学理论薄弱这种现象,重点开展了案例撰写,案例撰写不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案例,突出反思部分的科学性、具体性,加强理论支撑。

并制定了好案例的基本标准

①、有鲜明的案例主题。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一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案例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这个主题应当给人启示,能引人深思。

②、有清晰的案例背景。案例背景是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具体、明确地表达对你的教学或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学生的文化、种族背景等。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还可放入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设计思路。

③、有典型生动的案例事件。案例事件是案例中对事例的描述,它必须是师生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过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它是教育教学记叙文,有有关人物特点方面的材料,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有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与解决的结果,特别要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和学生的复杂的内在心理活动。故事情节让人读起来感到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但在呈现事件发生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片段、教育教学措施产生的即时效果、学生的反应、教师的感受、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等方面情况时,又不是简单的概括性的论述,而是以对人物、事件发生的情节、处理事件中存在的一定冲突和问题情境鲜活而有趣的描写展示出来的,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④、有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和启示。作者的案例分析或反思应能简要阐明自己经历这个故事之后的理性感悟、体验和独特的认识。应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应通过案例分析,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行为背后所具有的观念、思想和理论规律,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应阐述通过此案例所受到的启迪。

⑤、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问题。案例中应有作者对主题中某些问题的反思性研究,提出与案例事件和主题有关的治的继续研究,仍感困惑的问题,以便引起人们深入思考和深入的尝试与讨论研究。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次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并制定出了一般标准,好的叙事=生动的故事+精彩的内心活动。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几项:

①、事件真实。

②、描述的情境有意义,抒发独到思考。

③、叙述清晰, 细节描写生动,揭示人物的心理,细腻刻画冲突情节。

④、叙述的问题对他人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开展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教师在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教师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

(2)集体反思

说课评课:结合课堂教学情境,以教育理论作为支点,理性地分析教学活动;应分析自己的设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情况,检验教学设计;应回顾教学组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技巧,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进行总结,找到自己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应展示教学中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加以理论分析与说明;分析教学效果,探讨成绩形成的原因。教师之间的交流有的是质疑——释疑式,即由评课者提出问题,执教者解释与说明,评课者进行补充说明或者提出不同的观点;有的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教学理论为依据,寻找教学的最优化;有的是中心问题分析式,即根据研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内容,共同讨论同一问题,针对该问题各抒己见,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反思的评课不仅仅是由评课者将自己的意见简单地传达给执教者,而是评课者、执教者、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微格教学法: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声、像手段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录像后,由专家与教师一道共同对教学作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帮助教师自我反思,使执教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清晰的认识,并最终熟练地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技能,达到学会教学。

(二)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1、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我们学校有着较好的科研基础与氛围,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市-县-校”三级课题网络,构建了“教科室――课题组――课题教师”的三级管理网络,做一名“科研型教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反思的目的与学校教学、主科研活动的目的具有一致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与教研组、教科研的功能,极大地提高科研活动的效果。在这样的教育科研氛围下,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了不随风,搞得扎实、有效。

2、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研究中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反思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研科研活动中,着重开展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工作。通过“教育教学反思”这一教师培养模式,提升学校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确保了学校整体可持续性发展有强大动力。

(三)编辑了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案例集。

现在,学校编辑了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案例集,内容有人生感悟、名家论坛、名师风采、教法导航、管理方略、教育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专题研究、学法畅谈、家长心声、学生心语、论文集锦、精彩回放、谈古论今。打开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案例集,犹如走进教学的百花园:在这里有孔子、杜威、陶行知、叶圣陶等的教育思想;有布卢姆、布鲁纳、赞科夫、巴班斯基等的教学方法;有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等谈教育的真谛;有课改专家叶澜、吴刚平、肖川、卢咏利、余文森等谈课改的真知灼见;有魏书生的成功之道,于漪、吴正宪、李吉林等名师的教学风采,还有教师鲜活的教学案例。

推荐访问: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 课题 反思 途径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