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时间:2023-07-03 11: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积极心理学注重发掘和培养人自身的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强调发展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对抗消极心理,这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105-02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在上世纪兴起于美国,它的产生源于对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批判和反思。与传统心理学研究重心相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张强调,心理学不应只是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陷,而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积极的和有价值的因素塑造或唤醒上,主张心理学要以人本身所具有的、现实的、具有建设性的潜在力量、善端和美好品德作为出发点,倡导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情感对诸多心理现象和问题做出新的解释,从而激发和调动人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进而利用这些积极资源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和具有一定天赋的人,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幸福的生活。该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绪体验;二是积极人格;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的这些理论观点、实践策略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积极心理学注重发掘和培养人自身的积极品质、美德,依靠和使用积极力量对抗消极心理,长善救失,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这与语文教学最终目标不谋而合。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工具理性导致了情感教育缺失,学生情感的培养让位于知识教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在教学理念方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乐于句段的分析,中心思想的概括,写作特色的归纳,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对语感的品味、人文素质的培养则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略显单一、陈旧,表现在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独立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探究过程,淡化学生感悟体验,把教师自己的体验和探究结果毫不吝啬地直接灌输给学生,课堂了无生机,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挫伤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将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实现,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长远发展的。

1.2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传道授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和能力,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发现学生身上各个方面的闪光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将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许和积极的回馈,职业满意感倍增,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学生体验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被赏识,被接纳,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把自己的积极情绪反作用于教师。在积极情绪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期盼着上每一次课,相信自己会有出色表现,从而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积极品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迁移,最终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和学相互促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1.3 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特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发育期,其主要特点是学生身体发展速度超过心理发展速度导致不平衡,充满矛盾,被称之为“危机期”。然而,就在这么一个阶段,学生记忆力趋向顶峰,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值,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显著,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他们不仅十分在意自己的外表和风度,而且很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非常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教师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同时,也需要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将积极心理学渗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2.1 教师用积极的言语行为,启发学习心智,引导积极情绪

艺术的种类有很多,教学语言亦属于其中一门。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在语言方面、引导方面和激励方面的艺术。教学语言的好坏也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机智非凡与否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良好的教学语言既可以将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开启,又可以在谈吐间把学生的焦虑、疑问化解直至消除,从而将学习情绪由不良转换为愉悦,引发并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对学习充满足够的信心,不仅仅是当时受益匪浅,还会受益终生。

教师言语行为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两类。教学言语是实现语文教育必须通过的途径之一,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言语的教育、交际、示范功能,而且也要重视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具有加强言语,配合言语,传达感情的作用。教师的目光、面部表情、身體语言、声音特质、空间距离与言语一起出现,可使言语的意义更丰富,情绪色彩更鲜明,表达出喜欢、理解、尊重、愤怒、厌恶等信息。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言语的表达,也要重视非言语的表达,如表现出对学生积极关注、尊重时,言语和非言语要协调一致。

2.2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由教学关系和情感关系组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语文教学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主导者,但同时要尊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使学生积极的情感品质得到培养,谨慎而恭敬的遵守“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规则,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如果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喜欢接近老师,语文学习的热情高涨,语文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反之,则常会使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

关注学生,还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不可否认学生个体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大胆积极,踊跃发言,而有些学生则腼腆畏缩,羞于表达。针对后一种学生所存在的小胆被动的现实,作为语文老师要在课前设计好有效的可执行的课堂任务和恰当的难易有度的问题,在学生回答正确后给其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学生的学习信心会有很大提高,学习兴趣也随之而来,往往会渐入佳境,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也就渐渐减弱,直至消除,进而能够不时的主动发言。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信程度。这样师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浑然一体。

2.3 改善教学评价,使评价的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想要做好一门教育,需要有积极、正向的评价,语文教育也不例外。积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积极人格和积极力量的一条基本途径”。人的成长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是认识自我,探索自己内部世界;二是探索环境,认识外部世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并不清楚自己成长到什么程度,自己的潜能能挖掘到什么程度。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的科学的评价,给予学生口头的、神情的、肢体的或者物质性的肯定表扬和激励奖励,增进学生的积极的、愉悦的、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获得内化意义的成长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多元评价”、“赞赏式评价”等课堂评价方式层出不穷。然而,这些评价方式实际操作起来时却不尽如人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结果性评价,往往最关注学生的回答是不是符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如果不符合就直接否定或者批评作答者,让学生获得消极体验;语文教学中也缺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缺少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这不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因此要改善语文教学评价,在注重学习结果的同时评价学习能力、方法,将正性评价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整体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精彩表现和潜在能力给予正向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考过程和感悟能力等方面,而不是简单的依据回答的结果;能捕捉瞬时、关键的评价时机,作出个性化评价,给学生带来愉快情感体验,让其发乎内心地爱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馮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 岳炜.中学语文教学问题与策略研究语文建设[J].2016(3).

[4] 胡靖.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1(2).

作者简介:王春香(1980-),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推荐访问:心理学 渗透 初中语文 教学中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