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工科视域下“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混合模式教学改革

新工科视域下“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混合模式教学改革

时间:2023-07-03 12: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随着中国把“互联网+”计划上升为大国发展政策,标志着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型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诉求。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工科视域下,提出了基于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教学模式,本模式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评价体系这三个基本要素进行设计主要涉及机械类课程的教育领域,结合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现教学环境开放化、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科学化,将课堂教学与碎片化学习相结合,满足在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在新工科理念推动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工科;020;教学改革;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施,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新时代机械制造业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建设一批高端应用型人才队伍,对保证“中国制造2025”计划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国为了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新型全面发展工程技能高端应用人才,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近几年,国家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随着“新工科”建設计划的启动, 我国高职院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已开始。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专业优势等, 积极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并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目前进入工业化进程的调整和转型阶段,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工科新生专业不断涌现, 对职业院校育人的与时俱进、把握工科人才培养方向形成新的挑战。“互联网+”“人工智能”国家发展规划的快速推进,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1-3],为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带来机遇。为了培养新型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新工科视域下,以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了基于“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教学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一、机械类课程传统网络教学的特征

传统的机械类网络教学一般将课堂教学内容复制到网络平台,依靠多媒体方式进行授课[1],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消极影响,大大降低学习成本、又方便教师授课而且学生学习环境大大改善,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实时地、形象地理解课堂上不宜讲清的机床设备结构、运动方式、运动机理等内容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且能够降低教师的板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相同时间可将更多有效内容传达给学生,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加深以及理解是一定作用的,但是传统网络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网络教学模式存在退学率高、缺乏实时教学指导和难以考核认证,教师授课方式削弱了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过于依附学习者自身主动性和探索能力,导致一些学生难以坚持很好完成课程,另外,教师也无法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全面理解课程进度是否合理、课题体系是否完善。

(一)没有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网络教学中教师提前录制好视频,因此在授课时与学生沟通不畅通,教学过程互动性差,很难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和个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传统网络教学互动教学方式缺乏科学组织,教师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其主体为任课教师,学生围绕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引导学生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的思维、节奏带走,学生很难去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很难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主动探索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应有的主体地位。另外,传统网络授课系统提供的固定功能和模块也难以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划。

(二)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传统网络学习平台关注于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仍然多采用结业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没有突出学习过程性或者过程性考核,没有全面实现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学生的需求、疑难困惑,导致教师很难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同时,学生也对网络工具的个性化功能充满困惑,无法实时互动、答疑,在某些模型学习过程中甚至不如传统面对面线下教学方式。另外,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以获取知识为重,而没有能力培养。这种平时学习能力不强、靠一次性突击就能考核过关的情况,很难培养多数学生能力、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吸收知识的主动性,也就失去了考核评价的应有作用,这种不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很难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

(三)不够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网络教学中缺乏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因此授课教师很难准确分析学生的困难、疑惑,教师经常以自身经验为驱引,重点强调教师认为的重点、难点问题,而非学生认为难点问题,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难以围绕着学生需要和兴趣点为中心,无法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导致缺少学生自主的、个性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新工科视域下“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混合模式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以“分享经济、绿色经等为主要形态的新经济发展趋势加速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革新传统工科教育模式,为了迎接新经济、新时代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新工科人才,中国提出了“新工科”建设战略,既为国家在全球竞争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条件,又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基础提供支撑。与此同时,“互联网+”已成为引领社会发展战略性技术,为此把“互联网+”教育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互联网+”的教育观中围绕学生的需求及社会现状展开互动与传授,教师根据学生要求不断重组教学内容和不断更新教学方式,重视且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的培养,另外,学生根据“互联网+”平台,制定自己的学习模式。

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运行平台中,学习者课前将根据课程重难点依照视频自主预习或探索学习,把课前预习时间或空间作为一个模块化独立的学习时间或空间,这里与传统的教学课堂固定学习空间和固定预习和学习时间(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位教师、一群学生)差别很大,学生规定时间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各种场地或者根据自己节奏在进行有效预习和学习。然后,教师和学习者再在教学空间内一起完成互动、交流、答疑、协作探究,而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机械工程类课程中出现实际问题、难题,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入实训中心或者相关企业进行探究。教师在课中组织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和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使得课堂更加人性化。教师和学生将学习过程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平台[4-8],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分析数据作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的科学依据。但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仍然是学习指导者、规划者,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二)新工科理念推动下“O2O+校企协同”混合模式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模式中O2O(online to offline)是把实体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相互结合[2-3],只要涉及到线上和线下的交易均可称为“O2O”。[4-5]本文借鉴了的 O2O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基于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混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互联网+”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本模式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评价体系这三個基本要素进行设计主要涉及机械类课程的教育领域,实现的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碎片化学习相结合[6],满足在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在新工科理念推动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教学环境的开放化。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环境是一种具体多种明确不同需求构成的复杂系统,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环境要符合开放式的多元社会文化和与新工科相关的企业需求构成的复杂系统。目前,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逐渐推进,加速了全球以及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彼此交融、和合共存,在教育领域必定出现多元文化交融,在多元文化交融背景的学生教育环境必然面临新的革新,处理好全球化环境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才能培养使用新时代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高端人才。另外,为满足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等)的发展要求,培养在新工科理念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必须促进校园-企业多交叉融合的新型教学环境建设,将现代企业中高新技术及时引入职业院校教学中,将职业院校中教学、科研成果及时推广到企业中真正实现校企产业融合,在此过程中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若交流不方便、或无必要进行现场学习可利用互联网(线上)方式进行沟通[7],若必要要现场进行沟通、排除疑问则可以去企业或者本校、其他院校的课堂(线下)进行学习。这种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可满足现实任务,适用多元文化融合,满足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

2.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资源则指促进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静态(图片、实体、实物等)和动态素材(影视、动态运动机械、设备),或者指根据学生个体需求按照一定教学策略组织、碎片化和重组加工后的元知识。[8]其中,在新工科理念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下教学资源呈现了质量优质和协同共享的优势,基于网络化优势以及校企合作特点,教学资源具有多元化特征。

(1)线上教学资源多元化。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促使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多元化。职业院校间可实现常规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共享资源库,共享丰富的材料库、素材库、文献库、案例库、试卷库,视频库,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案、课件、课堂实录等),方便学习者使用。在使用职业院校资源库时各校要及时补充数据资源,还可以提供平台供职业院校学生展示自身的创新创业资料、学习成果资料,及时扩大和更新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随着职业院校—企业协同融合育人平台建设,校—企网络资料平台也会提供大量学校资料,企业在不涉密条件下可提供机械结构图、运行原理、知识图、教学视频以及操作日志、项目仿真系统、虚拟操作平台等。除此之外,部分企业还缺乏跟一些数据库供应商之间的联系,致使部门企业在查找相关的专业文献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弱势,因此企业可共享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企业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2)线下教学资源多元化。一方面,职业院校间的图书馆资源、教学设备、实训场地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享,扬长补短,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并不会影响职业院校自身的利益,反而对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共享时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进一步升级和打造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可共享企业优质资源,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条件下,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操作或参与新项目、新实验的学习,同时,可与企业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时解疑。

教学资源共享要明确各方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另外还要保证以及表明校企利益方能够享受的权力。在这样原则之下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 才能够让职业院校或高职院校—企业的教育资源共享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评价方式的科学化

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进行知识重组、培养人才的一种必要手段。混合模式教学改革实施过程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实施过程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前线上学习及线下教学找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然后对该阶段(模块)的课程进行考核,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线上学习包括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预习、学习、发现问题、总结,线下学习包括师—生以及生—生在实训室室或学生—教师—员工在企业进行互动讨论、解决问题,完成该阶段(模块)的学习则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强调过程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推进,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及标准要革新[9],要开展多维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课程一次性或期中、期末二次考核机制基础上,还要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基于O2O(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多维度考核制度并注重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把重视学生成绩考查的结果论导向,变成保证学习者过程和能力考查的过程论导向。比如,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往往以教师的导引为主体,立足于教师的管理,强调课堂纪律、教学活动稳定有序,保证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但基于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混合环境下的教学则更多“以学生为主线”来构建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发展,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培养学生通过获取外界信息结合自身能力对知识经验进行重构的能力,立足个性化和协作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尊重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又能根据不同的认知能力构成协作小组,既能让学习者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分层递进式学习,又能让学生在校园—企业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情感交流以及适应社会交流,将学习动力进行内化,实现主动学习,获得适合自己需求的教学体验和知识能力尤其具备完全适应于企业以及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结语

在新工科理念推动下,基于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混合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制造思维来改进、解决职业教育领域的问题,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形态,在基于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混合环境,课程分散于网络、校园、企业多个空间,可以利用空闲、片段、零碎时间,通过模块化教学,过程化考核,既满足于个性化学习需求,也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学习效率,但是,在新工科理念推动下,基于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还处于启动阶段,“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还需要通过深入教学实践来提升和改善,教学环境中各种教学模式如何有效融合,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校企无缝衔接,过程化考核和课程评价的如何科学性评价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探索。

(一)达到学以致用、创新育人目的

基于O2O+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10-11],能够有针对性目的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可以促使学生重视实践中求发展、注重真实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新兴企业需求、新时代社会需求,激发学生对机械类课程兴趣和创新活动的兴趣,为国家提供高质量人才。

(二)突出学生行动为主线、重视学习能力培养

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引领学生观念的改变,从以前轻实践重理论,转变到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再到理实并重,通过实践促进理论理解,又通过理论知识指导操作实施,循序渐进地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从以前围绕教师为主导,转变到以自身索引知识链为主,注重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要以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核心能力,新岗位、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出现不断催生出的新就业能力,以及生产、服务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等综合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2]

(三)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深化校企融合

为了保证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顺利实施,在构建教学体系、提升校企合作深度、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都会促进教学环境提高,并深化校企融合。教学改革模式顺利实施会逐步推动学校—学校、学校—企业间的共享资源的协同构建[13],为师生和企业员工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资源,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学校合作、学校—企业联络,加速开放办学、服务大众,提高协同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培培.“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7(31):17-20.

[2] 姜蓝,孙秋月,罗学锋.线上线下一体化下旅游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 2017(36):211-213,223.

[3] 王林毅,于巧娥.“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30):80-81.

[4] 王月梅.“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1):14-15.

[5] 梅娟.“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基于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3):23-24.

[6] 任昌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9(3):156-159.

[7] 李淑芳.多元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1):85-91,101.

[8] 肖英, 王秀敏.“互联网+”背景下小班化线上线下双语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8):68-70.

[9] 李秀红,李文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36-38.

[10] 张芳,邹俊.后MOOC时代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148-151.

[11] 李红.校企协同育人视域下数字教学资源项目化整合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54-57.

[12] 郭达,张瑞.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8(7):5-12.

[13] 崔佳佳.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J].职教通讯,2019(4):44-48.

Abstract: With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as a development policy for big countries, the innovative new teaching concepts and models that combine the Internet wit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ve appealed to the education of the new era.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chanical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mote the reform of school teaching, promo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educ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r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vision of new engineer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O2O+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This model designs the three basic elements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 field of mechanical cours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is ope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re diversified,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scientific.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fragmented learning are combined to meet the different learning need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new engineer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re promoted under New Engineering concept.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020; teaching reform; internet +

[責任编辑    秦涛]

推荐访问:视域 教学改革 工科 协同 混合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