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叙事视角看冯小刚的华丽转身

从叙事视角看冯小刚的华丽转身

时间:2023-07-07 13: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在当代电影导演中,冯小刚以其商业电影的艺术气质而独具风采。冯小刚的电影无论在电影语言、叙事视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的个人化倾向。但是通过近几年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影片,我们发现冯小刚打破了传统商业电影的意识形态,以另一种形式的商业电影来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最真实的情感,人性最光辉的时刻,历史最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 冯小刚 《集结号》 《唐山大地震》 《一九四二》 叙事

冯小刚不仅是现在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而且还是商业电影的一大领军人物。虽然大家经常以贺岁喜剧导演来定义他的成功,但是从2007年的《集结号》、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直到刚刚过去的2012年的《一九四二》,我们看到了冯小刚的华丽转身。由商业喜剧转型到战争片,我们看到了冯小刚在电影中对艺术的追求,并且出色的将电影中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做出了完美的融合。

电影本身就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艺术,所以说叙事对一部电影来说意义重大。叙事电影就是以文学叙事为主导来进行电影创作。其实从理论上讲,一个故事可以被赋予多种讲述方式,而电影就是让故事转为银幕化的一种模式。

《集结号》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描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一个特殊案例。该影片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战争年代,连长谷子地带领九连47名战士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下令以集结号为令撤退,因为一直没有听到集结号响起,在惨烈的战争中,整个九连除了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第二部分是和平年代,谷子地不顾一切的为47名兄弟的“烈士”荣誉到处奔走。

该影片通过多种叙事视角的运用,塑造了以谷子地为代表的一群“平凡”的英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并把连长谷子地为兄弟到处奔走上诉的苦苦的执着与坚持和现实的无奈与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展现残酷的战争的同时也让观众陷入了战争的本质,生命的意义的深深思考之中。冯小刚把政治叙事、战争叙事与伦理叙事相糅合,将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重合,使得影片的叙事获得了更为深厚与广博的人性内涵。

如果说《集结号》是一次华丽的转身,那么《唐山大地震》则是对冯小刚以往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范式和惯性的巨大超越。影片以23秒、32年作为整个故事叙事的开端,23秒,一个城市瞬间坍塌,32年,这座城市如凤凰涅槃般在废墟中崛起。冯小刚在这部影片中直指人性深处,爱与被爱、救赎与感恩、破碎与弥合,一段历史的记忆,一场人性的挣扎。

《唐山大地震》运用了一种特定的传统的叙事模式,用一个家庭经历灾难之后的故事来展现整个时代背景。这种传统叙事模式强调的是戏剧的整体性、表面上的合理的动机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连贯性。但影片的叙事整体上又呈现跳跃式发展,运用了大量的跳跃性镜头来展现时间的跨度。

影片从唐山大地震的大灾难场面中,选取了一个独特的切入视角,叙事的焦点对准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经历这场灾难后的悲欢离合。影片情感叙事的主线是母亲李元妮32年里对女儿强烈的亏欠与负罪心理,由地震时母亲选择救儿子还是女儿的开场构成了戏剧性的冲突并以此为源头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灾后的32年里,每个人物的情感历程,都进行深入到精神层面的描述,强调灾难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

影片通过生死考验下的情感碰撞,对“亲情”这个永恒的主题的无限追问,对人性救赎的深度关怀,带给观众深入灵魂的心灵震撼。或许这部影片带给人的力量就是可以直达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情感碰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片超越了普通灾难片的定义,升华为对人生对命运的哲学思考。

直到《一九四二》的上映,冯小刚终于完成了这个酝酿了19年的心愿。影片《一九四二》的价值,便是揭露了1942年的河南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段历史像很多别的历史一样,由于来自文化积习的、民族根性的、体制的、观念的种种复杂因素,被筛选和遗忘,被遮蔽和疏远。[1]

在影片中,“吃的问题”是一个隐喻,对应的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当一个民族所要面对的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时经历的一系列的苦难。影片叙事的主线是河南灾民的逃荒,另外还穿插了两条副线: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呼吁奔走和国民政府由上及下的内忧外患。围绕着一场灾荒,围绕“吃的问题”和数百万条岌岌可危的生命,影片不动声色地呈现着灾难漩涡内外的人与事。

对于逃荒的灾民,活命就是他们的唯一追求。影片常常把灾民推到生死离别的抉择跟前,曾经不同身份的灾民们现在却仿佛拥有着相同的面孔。冷淡的表情,坚硬的举止,冷漠麻木的感情,绝望与隐忍,焦灼与挣扎,麻木与癫狂,映照的是人在极端惨烈环境下的生存的本能。对于这段晦涩的历史,冷峻是最好的诉说方式,不要煽情,不要铺陈渲染,这就是冯小刚所要表达的意义——即使面对极致的苦难,人性中总有善良与温情的一面。

但是,不论哪种形式,他依然是冯小刚,虽然《一九四二》不像之前的《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一样,用阴冷的故事来包裹人性的温情,但透过影片中那遍布的尸骨与悲惨的哀鸣,冯小刚依然不忘用寥寥数笔来捕捉灾民间那些莫须有而又转瞬即逝的一抹温情。这就是哀而不伤的《一九四二》,通过一段民族难以忘却的历史,来展现人性的温暖,坚定而真实。

从《集结号》里的残酷战争,到《唐山大地震》的灾难场景,再到反刍民族苦难的《一九四二》 ,带给观众的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冯小刚。在影片的内容和主题同时满足媒体的炒作和观众的视觉盛宴后,影片的重心很快就会转向故事和人物的纵深处。冯小刚的特点就是在观众所熟悉的社会历史中,挖掘出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而这些属于社会历史中的个人精神世界,虽然曾经被时代的宏大叙事所淹没,但还是让人在经历了痛苦之后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最终有所领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冯小刚的电影带有个人化的特征,虽然这些个人化的东西不一定是他自己创造的,但是他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通过电影这一形式表达给了观众。

注释

[1]梁振华 电影《一九四二》:对民族苦难的反刍与审视 文艺报 2012.12.5

参考文献:

[1]陈阳 《冯小刚电影:个人化叙述问题》[J],文艺争鸣,2011

[2]侯克明 《集结号》与战争片叙事重构[J],电影艺术,2008

[3]丁丹,黄建新 《电影叙事的美学特征》[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2

作者简介

马程程(出生于1987年),女,汉族,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艺术学研究生。

推荐访问:叙事 视角 转身 冯小刚 华丽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