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北京、广东、上海软件产业比较研究

北京、广东、上海软件产业比较研究

时间:2023-07-09 18: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通过对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可见,北京软件业综合实力最强,广东次之,上海排名第三。三地区之间既有竞争,又有一定程度的协作。三地区软件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发挥政府作用、地区间加强协作、软件企业自身加强技术开发、重视质量控制、加快国际化进程等。

关键词:软件产业;京、穗、沪;比较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07)04-112-05

我国软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近年增长都在30%以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目前中国国内的软件产业,根据发展规模与发达程度,形成了两大集团的群体态势。第一集团以北京、广东(主要指广州、深圳、珠海)、上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软件企业聚集密度较高,实力较强。第二集团则以重点城市或二级城市为代表,以行业或某一领域带动整体软件业,如大连、西安、杭州、武汉、成都等。相比第一集团,第二集团的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稍小,但与其它省市相比仍然相对发达。本文就第一集团的北京、广东、上海软件产业发展情况作一简单比较并分析三地区软件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一、北京、广东、上海软件产业相关指标比较

(一)软件产业规模比较

由表可见,北京在国内软件规模、软件服务与系统集成两个指标上均居第一,广东次之,上海位于第三。在软件产品指标方面,广东居第一,北京次之,上海第三。就软件出口指标来看,广东第一,上海其次,北京第三。就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数量看,广东第一,北京与上海并列第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数量指标三地区均为1家。就上表来看,北京的规模实力最强,广东次之,上海第三。

(二)软件企业数量、产品登记和从业人数比较

由表可见,我国软件企业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18.6万增加到2006年的91万。2006年全国双软认定企业共有979家,双软认定软件产品数量4028个。北京的2006年双软认定企业数量、2006年软件收入规模前100家企业数量、2006年底从业人员数量三个指标均领先,广东次之,上海第三。就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数量指标来看,北京32家,列第一;上海26家,居第二位;广东20家,居第三。就2006年双软认定软件产品数量看,广东居第一,北京次之,上海第三。后一项指标广东领先的原因是由于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化程度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强。三个地区上述5个指标的总和都超过全国的50%,显示出第一集团的强大影响力。

由图可知,截至2006年底,广东共有108家企业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资质认证。位居第二。广东获得信息系统资质认证企业总数比北京少11家,比第三位的上海多61家。

(四)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ty MaturityModel)认证比较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通过CMM5级、CMM4级、CMM3级认证的软件企业分别有17家、15家、156家。位居CMM认证总数第二位的广东共有85家企业获得CMM认证,占全国认证总数385家的22.1%,认证企业总数比第一位的北京少34家,比第三位的上海多3家。三地区软件企业通过CMM等级认证指标的总和分别都超过全国的60%,再次展示出第一集团的地位。

各地对于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的奖励政策见表。

 

可见,上述各地对CMM认证资助强度有差异。其中,对软件企业通过CMM3资助强度最大的是珠海(奖励50万元)。这是由于珠海软件业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总体而言落后,基于追赶的需要,资助强度略高。北京、上海、广州、珠海对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等级资助数额明确,深圳资助数额较模糊。目前政府和企业对CMM的认识逐步趋于理性,政府部门起初出于引导的目的,对软件企业通过CMM2给予资助。随着CMM认证的广泛开展,政府逐步提高资助门槛,如目前北京已调整为通过CMM3及以上等级且为外向型企业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从趋势看上述地区对通过CMM认证的企业资助优惠将逐步减少或取消。

二、各自的优、劣势及成因

(一)北京的软件产业综合实力强

1.北京最突出的是人才基础优势和具有先进软件技术的第一发布平台。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软件精英和科研机构,人才竞争力居全国之首。北京有中关村软件园、北航科技园、北工大软件园和中软软件园等基地,并拥有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的著名高等学府。是软件公司总部及主要核心研发力量的所在地。各大外企、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众多,丰富的技术信息,使其处于国内软件技术发展的前沿,由此还带动了软件业培训与咨询的发展。

2.重点软件企业发展稳健。强势软件企业通过与世界顶级公司合作进入国际市场,例如中软、神州数码等软件企业与微软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在软件外包方面实现了深入合作。同时,北京推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如神州数码公司的税务信息系统和银行国际化业务核心系统、亚信公司的电信业务管理系统和服务等: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出口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如方正排版处理系统、用友的企业管理软件等。

3.北京软件企业同时存在劣势。这主要表现在:商业运作成本(如人员工资、房租、交通出行等)相对较高,服务意识不强,政府干预较多,生活成本高,气候条件较差,生产要素流动不畅,软件人才一般只集中在北京,向周边省市(如天津、河北、山西)的流动和服务欠活跃。相对而言,广东、上海所在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间人才流动快,区域间互相补充新生力量。

(二)广东的软件产业具有仅次于北京的地位

1.广东区位优势突出,发展后劲足。由于与香港毗邻,自然环境好,人际排外少,拥有优良的创业环境,加之广东具有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多家,人才密集,发展空间较大。

2.广东软件出口能力较强。例如,自深圳被国家率先确定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后,深圳软件出口已经连续七年创下全国城市第一。2006年深圳软件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实现2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2.2%。其中,仅深圳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006年出口额就达10.3亿美元。

3.广东嵌入式软件发展迅速。2006年广东占全国嵌入式软件总产值751亿元的18%。嵌入式软件在通讯工业控制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广东与杭州、青岛形成三大嵌入式软件基地,仅这三个地区就占据着国内嵌入式市场份额的65%。

4.广东软件业也存在不利因素。一方面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知名品牌产品少。另一方面,广东省的软件企业还是以中小型为主。从企业人数上看,广东省(不含深圳)2006年通过年审及新认定的软件企业共有810

家。其中,人数大于100人的企业188家,占23.2%;50-100人的企业423家,占52.2%;50人以下的199家,占24.6%。

(三)上海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功能,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和综合配套能力。上海在资本、区位、秩序、教育等方面颇具竞争力,加之政府采取优惠措施及行业协会的努力,管理相对规范,软件业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某些重要指标有超越北京、广东之势。自2001年始,上海软件业总收入连续7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在全国独一无二。浦东软件园、张江高科技园等产业基地聚集了上海60%以上的软件企业。至2006年底,上海共有经认定的软件企业1175家,其中经营收入超亿元的70家,软件从业人员已达14万人。

2.上海大力发展软件出口。上海涌现出如中和、启明、交大海隆等一批软件出口的龙头企业。2006年上海软件出口额9.9亿美元,是2001年的近10倍。

3.上海的中间件工具软件具有一定优势。其应用软件以传统管理类软件居多。其中,行业管理软件占全国1/3。

4.上海软件业也具有不利因素。其技术性公司偏少,商业性公司过多,房价和生活成本过高,这导致软件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三、三地区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

当前三地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协作,是拉动中国软件业的“三驾马车”。

波特钻石模型(Poa Diamond Model)指出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国六个要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的经营策略、技术与竞争、机遇与政府行为。这一模型也适用于地区软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三地区软件产业面临诸多机遇,如:“十一五”期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机遇;网络带来的机遇;各行业信息化的机遇;政府信息化的机遇;重视信息安全的机遇:加入WTO带来的出口机遇和CEPA的实施。

三地区软件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国产软件平台的应用有待突破;软件产业的科技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掘;关键人才不足:企业人均收入和利润有所下降:质量管理必须改进:创新能力不足:软件盗版问题突出等。

为此,未来三地区软件产业可以从以下人手:

(一)加强地区协作

充分发挥区域软件产业集群的创新功能与软件企业外部效应,特别是利用集群软件内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影响周围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制度,以便带动传统产业技术进步,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工业水平来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随着CEPA的颁行,各省区之间的体制性贸易障碍将逐渐消除,各地间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全面展开有了更好的条件,可充分利用。

(二)推进技术开发

国内企业可在境内外合资成立研发机构,并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促进技术扩散,建立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开发体系和开放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未来应用软件产品市场发展明显看好,如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等软件市场发展迅猛。根据“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和市场需求,三地区可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发一批拥有自主技术的软件产品和应用系统,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竞争和服务能力。如嵌入式软件与系统、企业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IS、教育软件和家用软件、中文信息处理软件、网络游戏软件、信息安全技术、中间件,初步形成Linux产业链。

(三)强化质量控制

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软件”之一,没有必要的“软件”支撑,稳健的产业链很难形成,也就难以形成规模产业从而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软件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按期交货是国产软件尚需努力的方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2006年通过CMM4、CMM5级标准认证的企业分别有15家、17家,其中华为、用友软件等已通过了CMM5级认证。面对加入WTO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客观形势要求加快软件开发的工程化、产业化进程,鼓励、引导软件企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发挥规模效应,带动地区软件产业的发展。为此,要积极推动更多的企业进行CMM认证和软件企业的资质认证,培育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骨干企业。

(四)加快国际化进程

软件企业要积极面向国际市场,适应软件“外包”、“代工”工程的需求。软件出口使软件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降低公司风险,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国内软件企业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的业务层次,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公司的高成长性。为了扭转软件企业势单力薄的局面,可组建地区软件出口联盟,如北京组建中软系列和方正系列的出口联盟。我国主要软件企业如用友提出了国际化战略,金碟、联想也推出国际化举措。我国软件产业在争取国际软件产品加工和出口软件产品方面有很大潜力。近来印度软件开发成本的上升导致许多国际软件企业到中国寻找资源,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在软件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均符合基地条件的国家,应更好地利用这一条件。

(五)重视人才产出

要在高素质软件人才供给规模和结构上保证发展的需要。应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地区内高校软件专业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骨干软件企业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教学机构、软件企业的联合办学,大力推广适应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强软件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资格培训,同时加快引进国外高级人才,壮大软件人才队伍。

(六)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软件行业协会要更好地帮助企业获取市场信息、沟通联系、组织宣传和展览、向政府反映问题,并规范科技评估等中介机构的运作,充当政府与软件企业沟通的重要纽带,达到行业自律,保护我国企业利益的目的。

推荐访问:广东 上海 北京 软件产业 研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