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范文5篇)

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范文5篇)

时间:2022-04-14 09:05:02 教学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若ab=c( 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篇

第1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对的在()里打“√”,错的打“×”.

1.5个4是多少?列式是4×5=20.( )

2.12里有几个3?列式是12÷4=3.( )

3.求3个6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

4.把1个数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

参考答案

1.√

2.×

3.×

4.√

第2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张立群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20个。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熊猫欢欢的生日,他想请一些小伙伴来家里做客,于是熊猫妈妈一大早就到林子里采回了新鲜的竹笋,大家看看一共有多少个竹笋?现在小熊猫准备把这些美味分给朋友们吃,你愿意帮他分一分吗?

我们们一起数一数,首先看看今天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

教师用课件逐一出示下图,学生一起数。

教师:欢欢想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明确含义

1.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教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用4个圆圈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

2.直观展示,形成表象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实景操作。

3.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教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如下。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的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作好充足的准备。)

(三)建立概念,突出含义

1、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个,每盘放得同样多。 在数学里,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除法)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咱们学习的除法,它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横线要平要直,再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圆且对齐,你们看,这两个是不是平均分在两边呢?

生:集体书写除号,请一个小朋友上黑板书写。

教师(指板书):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个,每盘放得同样多。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写呢?

3.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教师:同学们来看这句话,要把多少个竹笋平均分?

生:12

教师:那么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要把这12个竹笋分在几个盘子里?

生:4

教师:那么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最后的结果每盘放几个呢?

生:3

教师:所以3就是我们的得数,当然就写在等号的后边。(逐步板书算式)

教师:(板书读作) 12÷4=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找学生读)

同学们读的非常好,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 12÷4=3这个算式所表示什么?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板书并找学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通过明确算式中的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四)练习题:练习列除法算式,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⑴读出除法算式,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除法的含义。

⑵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教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教师:根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教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教师:你能再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表示吗?

教师:用15÷5=3表示的事件说也说不完。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除法概念,并通过讲15÷5=3能表示什么,让学生体

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渗透模型化思想。

⑶加强提升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5、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

6、课后作业:练习1-3题

七、板书设计

除法

12 ÷ 4 = 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3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的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的教学反思
  新盈中心学校龙蓝小学 陈晓燕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课堂向有效课堂、智慧课堂迈进。《认识平均分(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层次性突出。教学时从生活入手,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让学生从生活中分桃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无序的分;然后聚焦生成的基础性资源,让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在认识了平均分后,让学生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例2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课总结,拓展平均分。
  2.重视了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代替实物,分6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堆1个,另一堆5个;一堆2个,另一堆4个;一堆3个,另一堆3个。然后引导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3.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效挖掘教材资源。学生平均分意义理解比较到位,我抓住例二的试一试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在按要求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分完全部汇报完成后,我及时追问:如果给你12根小棒,你还能每几根一份的平均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在学生的发言补充中,更加完善了12平均分的方法,此时,我并没有作罢,把几种方法集中放到了一起,问道:观察一下几种平均分的方法,你发现什么?随着提问,几种分法的小棒图清晰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此问不但要让学生总结不管怎么分都是平均分,因为每份根数一样的本质,更看学生能不能发现总根数与份数、每份根数之间的关系,课堂证明,学生是能做到的,两点学生总结的非常好。为除法的渗透和理解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的教学反思
  新盈中心学校龙蓝小学 陈晓燕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课堂向有效课堂、智慧课堂迈进。《认识平均分(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层次性突出。教学时从生活入手,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让学生从生活中分桃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无序的分;然后聚焦生成的基础性资源,让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在认识了平均分后,让学生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例2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课总结,拓展平均分。
  2.重视了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代替实物,分6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堆1个,另一堆5个;一堆2个,另一堆4个;一堆3个,另一堆3个。然后引导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3.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效挖掘教材资源。学生平均分意义理解比较到位,我抓住例二的试一试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在按要求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分完全部汇报完成后,我及时追问:如果给你12根小棒,你还能每几根一份的平均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在学生的发言补充中,更加完善了12平均分的方法,此时,我并没有作罢,把几种方法集中放到了一起,问道:观察一下几种平均分的方法,你发现什么?随着提问,几种分法的小棒图清晰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此问不但要让学生总结不管怎么分都是平均分,因为每份根数一样的本质,更看学生能不能发现总根数与份数、每份根数之间的关系,课堂证明,学生是能做到的,两点学生总结的非常好。为除法的渗透和理解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的教学反思
  新盈中心学校龙蓝小学 陈晓燕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课堂向有效课堂、智慧课堂迈进。《认识平均分(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层次性突出。教学时从生活入手,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让学生从生活中分桃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无序的分;然后聚焦生成的基础性资源,让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在认识了平均分后,让学生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例2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课总结,拓展平均分。
  2.重视了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代替实物,分6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堆1个,另一堆5个;一堆2个,另一堆4个;一堆3个,另一堆3个。然后引导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3.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效挖掘教材资源。学生平均分意义理解比较到位,我抓住例二的试一试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在按要求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分完全部汇报完成后,我及时追问:如果给你12根小棒,你还能每几根一份的平均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在学生的发言补充中,更加完善了12平均分的方法,此时,我并没有作罢,把几种方法集中放到了一起,问道:观察一下几种平均分的方法,你发现什么?随着提问,几种分法的小棒图清晰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此问不但要让学生总结不管怎么分都是平均分,因为每份根数一样的本质,更看学生能不能发现总根数与份数、每份根数之间的关系,课堂证明,学生是能做到的,两点学生总结的非常好。为除法的渗透和理解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第4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姚迪斌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①、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书上的安排是由任意分引出平均分,由一般现象引出特殊现象。我的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发现,他们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其知识基础已高出了教材设计。因此为我直接由平均分这一特殊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入手,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再通过大量的判断练习来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②解决如何"平均分" 

  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这个环节主要研究按份数平均分,这里提倡多种分法。这样的好处是更加接近日常分东西的实际情况,而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尤其鼓励学生的直觉判断。目的是突出除法的本质属性: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把握教材时抓住除法的本质属性,淡化其非本质属性。

  ③、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8本书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然后通过有层次的巩固练习加深对除法的认识,初步学会按份数分这种情况下列除法算式。

  ④、练习又分为这样几个层次:第一道是基本练习,第二道增加了一些难度,其中一个条件是隐含的,学生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提取出这个数学信息,第三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最后一题要根据所给除数和被除数的范围来确定被除数究竟是几,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对除法有一定理解,还需要乘法基础,尤其要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这几道题各有侧重,层次分明。所选素材尽量源于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纵观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教材为本并不是照搬教材,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平均分的认识就是本着这个原则设计的。这也是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本。

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仅是题目素材选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选择切合学生利益的内容。比如读书之星那道题,原本是分蛋糕,把书分给两个同学的题原本是把苹果分给爷爷奶奶,虽然也是生活中常遇到问题,可实际教学中学生觉得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一点也不感兴趣。改了之后就好多了。

第5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糖果、水果、小棒、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辨析,感知“平均分”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生2:我发现这些食品都是一份一份分的,面包有5份,矿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生3:我还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活动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2、判断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3、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①学生动手操作分;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③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拓展,巩固“平均分”

1、练习三第1题

(1) 动手分一分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 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 展示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好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学生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个花瓶插同样多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 3个花瓶里。

2、练习三第3题

(先说一说,再分一分,最后说一说分得结果)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画有梨的卡片平均放进4个纸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四、总结回顾,整理“平均分”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师:平均分有什么要求?我们在分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谷城县城关镇城内小学 马俭

推荐访问:除法 教学设计 精选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