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平面构成的教学设计实施初探

平面构成的教学设计实施初探

时间:2023-06-30 15:40:04 教学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平面构成是设计基础课程的基础构成部分,本课程涵盖了设计初学者应掌握的设计入门知识。其中如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入专业化学习是本课程教学设计的首要要求。同时,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还应符合社会的就业形式需求、围绕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心理特点和就业取向的要求突出教学中的设计应用部分。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设计法则、研究设计思维逻辑、学到设计规律,同时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是设计本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将结合笔者在职中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探索和课堂实践对本课程的具体教学设计实施办法作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平面构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实施

一、平面构成教学概述

平面构成是专门研究平面造型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探讨平面设计中基本要素的构成、形式规律以及设计应用等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设计法则并学习设计规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从设计的角度理解设计的思维语言并将之进行实际运用。因此,本课程的专业性与综合性对于中职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相当高的课程。其中这种同步进行理解抽象思维并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要求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也正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处理的问题之一。这一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培养正确的设计逻辑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及训练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设计感觉和审美反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并为今后的设计创作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平面构成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是学习与研究形态的基本构成法则与形式的审美标准。通过学习设计的基本元素,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以解决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训练学生对于形式规律的掌握与运用,使学生掌握创造图形的规律。教学的过程采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智能训练,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重点帮助学生建立设计的思维方式和造型观念,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把握设计基本元素的综合组织关系和形式法则。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设计法则、学到设计规律;(2)过程与方法目标:活用设计方法,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3)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良好的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为今后的根據专业方向发展的设计创作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步骤

首先,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建立良性的学习心理预备。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的学习心理,可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与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因此,教学开展的第一步是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难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提前解释课程的专业性使学生了解课程的难度,以正面积极的言语以及往届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鼓励、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信心。学生对于课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能够在心理上更易于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学习与工作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中职教育特别注重学习的应用价值,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当学生了解“为什么学”、“学了以后有什么用”之后,在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对于以后工作的实际效用后就能产生“为自己而学、为前途而学”的学习动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性教学语言与深入浅出的剖析性阐述相互结合。本课程所面对的理想学习对象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因为这个年龄层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惯性和较好的审美理解力,比较容易掌握设计抽象思维概念的理解和转换。相比之下,这对于职高一年级的学生显然就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学的第二步是采取既符合设计专业性要求又符合该年龄段学生思维和心理的讲授方式。第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回避专业性较强的抽象概念叙述。从设计的专业角度向学生传授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探索能力。第二、采用深入浅出的表达对示例作品进行分析和阐述其运用的设计方法。学生对于抽象思维概念的理解必定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接下来的就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阐述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将概念的阐述与实际的设计案例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欣赏设计案例来理解设计思维的运用。在讲授设计法则和形式规律时多采用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和形容,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设计概念。比如,讲授点与线两个基本元素的特点时,借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种耳熟能详的诗词来解释这两种元素的特征;讲解变异构成的特点时用“万绿从中一点红”表述其以少胜多的设计特征。这样的做法既有助于学生消化抽象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达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理论与实践,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相辅相成;再次、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寻找感觉、研究逻辑和掌握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有相当明确和独立的不同学习任务。教师能够通过系列作业检验教学成果,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课程作业的设置是本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课程作业的设置有两方面的考量。第一、作业的内容设置是以社会的就业形式要求、就业取向为依据,以学生能够掌握某个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为目标。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实现抽象思维转换为具体形式表达的过程。作业要求的设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设计概念并运用其特点来完成特定的设计任务;第二、提供范例参照与详细的步骤分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为学生提供范例的参照使学生形成具体的学习印象,从而举一反三掌握系统的思维方式。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帮助学生总结设计方法、联系已掌握的知识实现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解决问题;第三、分层教学与单独指导。一个系列的作业通常由4至6个内容构成,其设置贯彻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既有利于保护层次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挖掘层次较高学生的潜力。个别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同时也为周围的学生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四、设置评价与共勉机制。每个课题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完成的系列作业作为设计创作的经验总结。同时,教师与学生一同完成《学习过程评价量规》,将学习成果量化、细化,使学生更直观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

推荐访问:初探 教学设计 平面 实施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