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3-06-02 17: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本文从具体数据出发,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的现状,并从市场经济的特点,城乡二元经济制度,政策的制定,分配原则,人们观念等角度分析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求维持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稳定与公平。

[关键词]收入分配不均;政策偏斜;分配原则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着平稳、高速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总体上也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居民的收入却出现了分化,大部分资源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损害着公平和福利,更是埋下了动荡的隐患。但是收入分配问题不是短时间就能完全解决的,背后是经济,法律,制度,群众观念等多个因素下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研究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现状以及探讨改进措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2收入分配不均的表现

基尼系数是指“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462,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乡村却仍停留在起步阶段。数据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城乡收入比大约为3,而且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小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而在区域之间,由于东西部地区环境条件、历史条件、地理位置、政策福利相差较大,区域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东部地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西部地区的1.7倍。

同时,在行业之间,国企相对私企而言,政策上的优惠使得其能占有优势的资源;高新技术与普通产业相比,创新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而普通产业却因其相对单一的生产方式发展受限;另一方面,工业与农业在收入上也有较大的差距,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当年农业的GDP总量约占工业的四分之一。

3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3.1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市场经济能够增加市场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改变计划经济带来的低效率,也从成果上证明了它对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投机性等原因,有时它反而会扩大贫富差距,加剧居民收入的不均。比如: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地防止收入分配不均,也忽视了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并且,从计划经济接轨到市场经济上,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很多不法商人钻政策的漏洞而取得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

3.2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和一些偏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村经济的政策措施使得城乡之间存在天然的差距。而现行的户籍制度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首先,户籍制度使得农村和城市子女在教育上存在着不公平的待遇,越是富裕越是城市的孩子,越是能够得到更优质的资源与教育,而乡村户籍的孩子很难取得相同的资源与机会。同时,接受教育的起点不同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教育程度,而教育是积累人力资本的基础,教育的差距拉大直接使得收入差距拉大。其次,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居民在就业和福利方面存在诸多差距,使得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不会均等,从而又再次拉大这种差距,这种恶性循环会使得社会公平受到极大的损害。

3.3政策偏斜

行业上,垄断企业受到了过多的政策保护,通过寻租行为获得了超额利润,并且在石油、石化、电力等垄断性企业的工资已经大大超过了完全竞争行业的平均工资。这种行为给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不平衡感,严重损害了劳动的生產积极性,加大了贫富差距。另一方面,政策偏斜于经济特区,偏斜于北上广等地区,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政策偏斜的状况正在得到改善。另外,国企与私企相比,因持有的生产资料与社会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收入差距,但同时稳固国企的地位与控制力是我国政策中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平衡收入差距及国企应有的地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3.4分配原则不完善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在实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收入与劳动不成正比的现象,即初次分配并未做到效率和公平,这种现象使劳动力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再次分配的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额度并未达到真正的调控作用,对低收入人群存在不合理的税收,同时对低收入人群的福利项目中福利金额又过于微薄,难以起到平衡高低收入的作用。这说明了分配制度中仍存在不合理之处,社会保障仍然不够全面。

3.5人们的观念

收入差距不仅来源于制度与法律,人们的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不均。实际上,劳动力往往对“高收入”企业(如:金融)充满向往,对“低收入”(如:农业)的工作却不是很重视。而当人们全部涌向“高收入”行业,必然会造成其他行业人力资本匮乏,进而缺乏创新,长期以来,“高收入”企业和“低收入”企业收入差距拉大。但每个行业都需要人才与技术带来活力,一个乏力而没有起色的行业或地区,改善居民的收入必然无从谈起。

4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4.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我国采取这种方针,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才,让市场更加充满活力,虽然这在实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收入差距,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终点是共同富裕,目前能做的就是在过程中降低收入的差距,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格局。同时,只有秉持这一原则,才不至于迷失于绝对公平主义或者收入差距的悬殊。

4.2从法律入手,缩小行业差距

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对垄断行业的寻租行为进行规范,对垄断企业的高收入进行限制,对垄断企业不合理收入进行监控。并且在某些垄断行业适当地引入竞争型企业打破垄断的格局,这样才能调动劳动力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整个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并对强取豪夺,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等灰色收入严惩不贷,一打到底。

4.3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相应政策的反向倾斜

单纯的农业不能够给农村收入带来很大的起色,而应当在农业的附加产业上或者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上下功夫,比如生态旅游,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多种多样的植物新品种以创新致胜,或者通过机械化使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提升。而城市则不应该对乡村持以剥夺其利益的姿态,加强与乡村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构建城乡结合体。同时也要构建相应的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建立完善的就业制度和外出务工服务,让农村居民也能得到高端的教育资源,先进的生产技术。

4.4从政府职能入手,完善分配制度

由于个人条件、劳动类型、职业选择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初次分配难以做到公平。而政府则可以利用再分配的手段调控和缩小收入差距。税收方面,个人所得税的设计应该考虑如:婚姻差距、地区差异等多种因素,使得税收更能够发挥对收入的合理调节作用。公共支出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民生事业的投资,深化公共服务建设,完善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社会保障方面,扩大社保的覆盖范围,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不仅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有直接影响,也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4.5从观念入手

收入分配的不均表现在企业与行业的差异上,而形成这一差别很大一部分是由人才决定的。“社会不是由精英组成的,而且由许许多多兢兢业业的人们组成的。”如果人人都朝着热门的行业钻,进而使行业之间发展失衡,那么“高收入”企业与“低收入”企业收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只有对每一份职业怀有尊敬和平等的心,充分挖掘人力资本并投入到心仪的行业之中,人才才会充分涌动,每行每业才会各有各的异彩。

参考文献:

[1]李婷,李实.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难题、挑战与出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5):32-43.

[2]刘斌.我国收入分配不均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9):24-25.

[3]刘甜.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状况成因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0(25):217-217.

[4]龙玉其.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J].东南学术,2011(1):103-115.

推荐访问:成因 收入分配 对策 差距 现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