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06-17 11: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体会信息化教学活动

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能力。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学科教学论课中加以实践应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内化为真正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科的微格教学训练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独特平台,师范生通过学科微格教学训练,体会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了提高微格训练的效果,可由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微格教学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摩教学案例,通过交流、讨论和协作,总结概括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培训目标和个人学习需要,结合学科知识和教学实践,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并在微格课室信息化环境下模拟、组织学科教学,体会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放微格教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微格教室进行技能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对微格教学、说课训练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我们还设计、开发微格教学视频点播评价平台,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可以借鉴各种层次、各个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技术在教学中的真正运用。平台除了有上传和下载功能外,还具有搜索、评价、打分、投票、点击排行榜等功能,每一位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发布自己在微格教室录制的教学实践课,通过网络的实时或非即时工具,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也为实施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指导点评提供方便。并聘请教育技术应用方面非常有经验的学科专家、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网上指导,进行网上答疑与点评。利用微格教学平台上的投票功能,教务部门专门设置一个学生票选的说课比赛奖项,这些方法大大提升学生对微格教学和说课比赛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

(3)通过教育实习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中小学输送具有教育技术能力的合格师资。因此,师范院校必须加强与中小学校之间的广泛联系。通过了解中小学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改进在校生的培养方案,加强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培养质量。为此,教育技术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态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定时组织学生到周边中小学进行调查和见习,了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增强教育技术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聘请一些中小学骨干教师或校长到师范院校向学生介绍中小学中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需求情况;同时建立跟踪档案,了解毕业生在中小学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表现,总结教育的成败,调整、改进培养方法,以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通过加强与中小学校合作,建立相对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为师范生提供“亲历学校教育的实践”机会,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锻炼师范生合理运用技术,提高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为提高教育实习的实效,师范学校和中小学实习基地共同制定教育实习计划、考核、评价等规章制度,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以实习基地导师为主,高师导师为辅。尽量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集中实习方式,高师导师深入实习第一线,全程指导和跟踪管理。实习基地教师将根据师范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师范生了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了解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技术在课堂的具体应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会使用技术支持教学、学习、交流、管理和促进专业发展。

建立教育技术学习交互平台,通过平台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可自由结成“研究伙伴”或“合作团体”,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平台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教学工作经验和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分享教学工作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平台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伙伴们”可以将自己的知识、观点、技术、专长等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升教学改革研究能力。师范生不因教育实习结束而中断与一线教师之间的联系影响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实现职前职后贯通、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目标。

3 打造规范化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方式

借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考核、认证方法,设计开发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估模型和针对性极强的考试平台,每个师范生他们在完成教育实习,回校后进行上机考试。考试内容、方式模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水平认证方式。考试平台根据各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分成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生物、化学、物理、体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和地理等学科分类建立试题库。考试时间为2.5小时,考试时,各专业学生分别从对应类别的试题集合抽取试题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抽取语文类试题。考试平台从试题库为每位学生随机生成一份试题,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技术能力的综合知识考核,由50道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知识的掌握;一部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这部分试题以资源包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资源包的内容包括与学生学所专业相关学科的中小学一节教材内容和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和自制素材设计、制作一个结构完整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要求课件符合某种教学设计原则,体现某种教学策略、具有多媒体特征和导航交互功能。真正实现考试的无纸化、规范化。该考试平台在学院进行的三轮考核中运行状态良好,得到师生肯定。在考核方式的导向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起到“以考促学”的效果。规范化的校内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考核,起到自然衔接职前和职后的教师教育,确保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所需的高质量专业教师。

三 结束语

为了加快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对于信息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样,作为中小学教师后各军——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也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说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事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的话,那么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则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明天。本方案通过“课程学习、微格训练和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从第5学期延续到第7学期,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学科微格训练、教育实习三个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有机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连续体,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直至利用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地指导并促进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改变当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远离真实教育现场的封闭状态,利用交互平台,加强师生双方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强化与中小学学校的合作,促进师范生朝着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达到“职前职后贯通,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目标,自该方案在教学得到实施,收到了良好预期的效果,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当然方案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以期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规范化的师范生教育技术培养机制提供参考,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实质性发展。

推荐访问:师范生 教育技术 培养模式 构建 能力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