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新型工业化引领连云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新型工业化引领连云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时间:2023-06-17 17: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加快苏北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现阶段乃至“十三五”时期连云港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连云港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区域板块的后发展地区,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集聚加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推进更大的突破,工业是根本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提升经济规模总量,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连云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工业是带动区域經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成为连云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近年来,连云港大力实施“产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大批优秀企业快速成长,一些主导产业快速壮大,新兴产业快速起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5574.5亿元、1156.5亿元,是2010年的2.8倍和2.6倍。工业经济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5.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连云港新型工业化在量、质方面仍有相当差距: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仍较低,对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内部结构不完善;产业集聚度不高,大企业(集团)不多,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气候;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研发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等。改变这一产业状况,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也证明,“三来一补”的“珠三角模式”、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市场经济的“温州模式”都走到了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对于连云港而言,工业经济实力越是落后,越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推动连云港从外延型经济增长向内涵型经济增长转变、从外向型经济增长向内需型经济增长转变、从主要依赖外部资本向培育壮大本土资本转变。

由此,连云港立足市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要求等实际,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连云港新型工业化,是带动连云港三次产业加快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途径,必将有助于连云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对连云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连云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看,连云港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是全省工业化基础较薄弱的地区,工业化的道路注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回落,大宗商品贸易缩减,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从国内看,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并存,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不稳,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从市内看,连云港与苏南苏中、与周边地区在发展水平和发展后劲上还存在不小差距,连云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不是快了,而是慢了。

从工业结构看,转型升级压力大。工业结构有“两个70%”:冶金、化工、机械、轻工等传统产业占工业总量约70%,且产业层次不高,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亟须改造升级;冶金、石化、建材、电力等重化工业占工业总量的70%,工业重化趋势明显,重化工业多数项目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盈利能力不强。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与节能环保矛盾日益突出。

从集聚效应看,主导产业关联差。受产业自身局限的影响,如医药产业是连云港的支柱产业,但其属于短产业链,生产环节基本上限于原料药和制剂药,很难进一步拉长空间,形成了企业强而产业不大的局面。受缺乏龙头带动的影响,如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骨干企业只从事一两个产业链环节的生产,缺少有实力打通上下产业链或者能吸引其他企业协同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之间链接关系不强,更多的是相关企业集群。受配套能力不足的影响,如装备制造业需要面广量大的协作配套,但往往是大企业看不上小企业,小企业攀不上大企业,形成不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

从发展质量看,技术创新能力弱。2015年,连云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7%,远低于全省2.55%的平均水平。大型工业企业对研发创新投入比较重视,但广大中小型企业,因观念、资金、人才等因素影响,在技术创新、品牌创建、质量管理方面意识薄弱、观念落后,相应的投入更是不足。全市规模企业技术改造率不到20%,还有八成多的规模企业未实施技术改造。

从载体建设看,园区提档升级慢。入园项目层次不高,早期入园的很多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牵动效应不强,甚至环保、安全都不达标,目前开发园区对此类低层次企业缺乏刚性的淘汰手段,园区提档升级受到制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由于集约用地观念不强,加上用地成本低、把控不够严,导致一些建设项目“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配套不到位,金融、科技、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等通用性服务机构严重不足,为产业配套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专业测试机构、专门营销组织和专业人才培训等专业性服务机构更是十分稀缺。

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关系——强化继承与创新。对连云港来说,传统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完全取代,而是要对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其成长性和竞争力。因此,一方面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自身的素质提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要精心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努力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份额,加快形成新产业格局。

正确处理好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强化产、港、城互动发展。连云港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港口建设、产业提升、城市拓展”三措并举、同步推进。从产业发展角度讲,要按照全市“十三五”产业发展的重点,充分利用港口和城市的核心资源要素,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新型临港产业,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坚定不移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切实提升产业层次,以此为港口和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增添实力、擦亮名片。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强化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要优选战略投资,结合本地经济现状、产业结构、资源优势和行业发展趋势,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制订引进战略投资的长期规划,确定优先发展和后续发展的行业企业,严防落后产能进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净化生产环境;通过大力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环保工艺,使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实行达标排放;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普及环保产品,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水平。

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重点

当前,连云港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期。随着经济规模达到一定量级,港口、园区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连云港正迎来投入持续加大、项目加快集聚、转型升级提速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江苏沿海开发、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东陇海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相叠加,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叠加,进一步强化了机遇效应,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将抓住用好难得机遇,努力在增长与转型的双项任务中保持较快发展,在东西与内外的双向开放中增创开放优势,在承接与创新的双重机遇中做大做强产业,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坚持以产业规划为指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立足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着眼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瞄准产业链高端,构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按照《连云港市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加快发展“333”产业体系,即优先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冶金、食品、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着力打造九条重点产业链,规划建设27个特色园区,形成优势产业主导、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补充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进重大项目突破。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矢志不渝抓招商,全力以赴引项目。一方面,要优化重大项目突破路径。坚持量质并举,优化招商方式,完善激励政策,推动重大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强化产业招商,围绕“三新”产业、临港产业等,招引落户一批高层次项目。围绕招大引强选优,重点锁定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紧盯“国字头”、“中字号”和上市企業,有选择、高起点承接和吸纳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速形成特色优势。强化驻点招商,紧紧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退二进三”、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的机遇,选择重点区域,进园入企开展定向招商选资。强化企业招商,鼓励支持企业引进新项目、新上技改项目。强化专题招商,全力办好中国(连云港)国际物流博览会、“西游记文化节”、特色产业招商等专题活动,力争在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上取得新进展,在招引100亿元以上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引导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关联产业发展,着力形成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和禀赋,在省“一中心、一基地”中找准定位,借助连云港大型药企研发优势,积极申报省原创化学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天然医药、创新中药、先进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提升硅材料、新型电子材料产业水平。加快突破核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IGCC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为重点,推动化工、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深水大港、岸线资源的比较优势,推动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力争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通过核准并开工建设;积极承接钢铁产业转移,加快推进钢铁基地建设,着力建设我国沿海重要新型工业基地。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创新升级,制定实施《连云港市培强培优企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连云港市上市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连云港市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出台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一揽子政策,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公共技术平台。实施“双新”推广应用计划,完善研发创新支持机制,引导企业、科研院所攻关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产品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推进智能制造、企业绿色改造、创新成果转化、产品更新换代、两化深度融合、产业集中集聚等六大任务。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比重,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坚持以节能环保为方向,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建立完善与生产流程相配套的循环利用基础设施,构筑“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型工业体系格局。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化工园区的资源整合和化工企业的集中整治,推动实施德邦化工、连云港碱厂搬迁工作,关停并转沿海县区的一批小化工企业。加强园区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市所有化工企业全部进园区发展。重点实施钢铁、水泥等重点用能企业提标改造,建立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制度,加快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水平低、经济社会效益差的落后产能。

(作者系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高 莉

推荐访问:连云港 小康社会 工业化 引领 建成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