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3-06-24 15: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从归因理论的视角x出发,通过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各要素和数学教学效果的相互关系与影响,详细探究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归因因素、学生的归因倾向并了解了学生归因倾向的途径,提出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等方面的思路与策略,最终目的是创设乐学和谐、积极向上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归因理论;数学课堂;教学环境;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5-01

前言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端正、强度适当,其行为结果会比较令人满意,反之,效果不佳。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敏感,反映在学习上就表现为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归因方式极端、多变。韦纳的归因理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归因方式的形成机制以及不同的归因结果对于学习动机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分析并预测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

一、归因理论

1.归因理论

所谓归因,就是指对原因的解释和判断。原因可以根据其来源划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指行动者个体方面的原因,如自身能力的高低、需要的种类、价值观的异同、自信的程度等;外在原因是指行动者所处外部环境的原因,如目标的高低、仟务的难度、激励制度是否令人满意等。归因理论的木质是根据行动者对某种行为结果的归因方式来推断行动者下一步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结果。简单说,就是借对个体行为原因的归纳来判断其下一步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向。

二、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第一,归因方式极端化。初中生由于生理的迅速发育会认为自己已经成人了,因而想得到父母、老师或同辈的肯定,在学习中也多想充分地展示自己。这种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部分学生为了赢得同辈的尊重,多把自己的成功归于个人天资高、能力强,想要迫切地表现自己“我不用学也照样考高分”;而面对同学的优异成绩,有的学生并不认可别人的能力或努力成果,“我只是没好好考,他只知道死学,根本不是我对手”。与之相反,部分初中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自卑,往往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能力太低、自己太笨,所以在面对较困难的任务时多倾向于逃避。而教师如果给予他们帮助,这些学生会觉得这种帮助进一步印证了他们的低能,对自己会更加失望。这些归因风格都是比较普遍的初中生的不良学习动机行为。第二,归因方式多变。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容易“跟着感觉走”,往往凭自己一时的感觉对自身的行为下定论。例如,几次偶尔的成功就可以使自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智力超群;而偶尔的几次失利也会使他们跌入谷底,对自己倍感失望,产生极度的自卑感。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归因方式很可能交替出现在一个初中生身上。第三,归因结果易受外界因素尤其是教师态度的影响。初中生虽然生理渐趋成熟,但是就心理来看还是比较幼稚、比较脆弱的。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分析很容易受教师态度的影响。例如,面对一个考试失败的学生,教师表现出来的是怜悯,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是自身能力不够才导致失败的,因而会使学生在下次面临类似任务时学习动机减弱;相反,如果教师面对这个考试失败的学生所表现的是愤怒或生气,那么一般来说学生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是自己不够努力,而在面对下次考试时他的学习动机会比较强。

学习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反应对于学生的归因方式以及学习动机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也就是韦纳在之后所研究的人际间的动机理论。一般来讲,如果教师把一个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等,那么教师就会更愿意去帮助这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同情使得教师更加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的考试失利归结于学生自己不够努力,那么教师就不太可能去幫助学生,甚至会对学生发火。此外,动机理论更进一步地指出了教师的情感反应也会影响学生的个体归因结果。例如,如果教师对一位学生的考试失败表现出明显的同情,那么学生在归因时就倾向于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较低,会伤害学生的学习信念;相反,如果教师表现出来的是愤怒,那么学生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才导致此次的失败,因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念,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强化了他的学习动机。因此,人际间的动机理论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分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情况,使教师找到与学生间更有效的互动形式

三、解决方法

1.教师要善用反馈和适当的评价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教师的言语和表情会对初中生的归因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例如,在面对缺乏自信心,常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缺乏能力的学生时,教师要多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他只完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任务,但是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这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的表情上。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错误

初中生由于心理不成熟,有时候对错误的看法也比较极端、比较偏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并不能表明个人能力的高低,应把它作为学习的新起点,继续努力;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并找出不再犯类似错误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目标,即为了学习而学习。树立学习目标的学生以增长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为目标,不惧困难,勇于挑战。而有表现目标的初中生则更多的是寻求别人的肯定,想要迫切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但这类学生由于过于注重自身的形象,在面临困难时趋向于逃避。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在掌握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目标,教师就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使初中生摒弃与他人攀比的不良学习习惯,养成自己跟自己比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师生归因维度上的一般趋势:造成数学学习成功的原因比较稳定、内源、可控;造成数学学习失败的原因也倾向于内源,但比较不稳定,不可控。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等.学习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关系的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1):77—80.

[2]孙煜明.考试成败结果的复合原因、情感反应和行为决定试探.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4):71—75.

[3]梁宁建等.教师鼓励与学生自我期望心理品质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1999(3):218—221.

推荐访问:归因 初中数学 自我 教师 研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