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高师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对高师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3-07-03 09:4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实验中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它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都有重要意义。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它具体、简明、易于操作,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本文探究高师心理学有效教学模式,以期增强心理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师心理学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新教学模式 无模式

一、对教学模式及高师心理学课程的理性认识

很多人怕提模式,认为模式就是教条,运用模式等于没有个性,忽视差异性。实际上,对于见习期、成长期的教师来说,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一定的模式,按每种模式的程序组织教学过程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对于成熟期的教师来说,如果还生搬硬套模式,那势必导致教条,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形不成个人教学风格。

何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1](P256)。特别强调的是,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鲜明的主题,就如一根主线贯穿整个模式体系,如问题教学模式的主题就是“问题性”。每一种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如强调知识传授的赫尔巴特教学模式,其操作程序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每一种模式都有适合自己主题的课程设计方法,以形成一定的课程结构,如发现教学强调课程的结构性。

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实验中值得重视的问题[2]。学习和研究教学模式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都有重要意义。从教学理论来看,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际来看,教学模式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它比教学的基本理论层次低,因为它具体、简明、易于操作;比教学经验层次高,因为它概括、完整、系统、便于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体现师范性、培养合格师资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其他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要提高心理学教学效率,就要利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各因素及之间的联系,构成一定结构,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学教学模式。

二、对传统教学模式(讲解接受模式)的扬弃

讲解接受模式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学习。传统模式是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它偏重于教师的活动,学生采用一种比较被动的接受方式,其功能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了心理学课堂教学有意淡化讲授,在观摩课、公开课上躲避讲授法,以及低评价现象。不能否认,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受到人们的指责和议论,被一些人戏称为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但它长期存在于心理学课堂中,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知识,是向学生传播人类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的课是典型的“讲授式”教学[3],但依然吸引无数人,因为她在课堂上字字珠玑、知真见灼,能把一首诗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无声处闻惊雷,怎会不打动人?当然这是需要工夫的。我们认为,对讲解接受模式明智的做法不是抛弃,而是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完善。

近年来,我尝试“先思后讲再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主要突出学生的“先思”和“再练”。先营造学习氛围,引起学生注意力。教师的讲解要有趣,不超过一堂课的1/4时间,变多讲为精讲,把握好教材重点、难点、关键,注意启迪、引导,做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例如,关于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这几个特性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容易区分。如果教师只是逐一讲解,学生容易感到疲乏,结果只会是囫囵吞枣。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在黑板上提出四个问题:

为什么在陆地战斗的野战军要穿绿色军装而不穿红色的?

为什么同一首歌,如《嘻唰唰》,无论由谁来唱,我们都认为它还是那首歌?

为什么一张X光片,你看不懂,专业医生却能看出问题?

老师在前排与后排同学视网膜上的像大小不一,但为什么学生总把老师看成具有特定大小的形象?

接着问学生最先想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就从哪个入手。当学生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时,老师让他们先猜它反映知觉的哪个特性。然后对这一特性进行讲解:指出关键词,分析原理。待到所有问题都解决之后,让学生回忆知识要点,再通过练习巩固,形成迁移能力。这一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讲解由灌输变成引导,由对课堂的主宰变成对课堂的辅助。

三、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师心理学课程有着自身特点,担负着独特使命,要实现特定目标,相应的就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模式。

1.理论、实验(心理测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高师学生作为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其自身心理素质的优化极为重要。我们认为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应从提高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出发,关注未来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结合课程教学,我们开展学生心理测评与指导活动,对心理出现偏差的学生,及时给予疏导、调整或矫正。有助于师范生心理健康地发展,同时对提高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有益处。

这种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基本理论学习——巩固学习成果——心理实验(或心理测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模式尤其适合个性心理内容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习得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加强基础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应用,能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认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提高师范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学习《性格》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系统学习性格的形成、概念、特征及与气质的关系。

(2)对学生的性格进行测验。

(3)学生质疑,并分析自己性格中的优点与缺点。

(4)心理健康教育。此时明显看出有些学生表情发生变化,大多数人认为“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受欢迎,更容易成功”。为消除不良情绪,我和学生进行了下面的谈话:

师:每一种性格的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内向的人外表看起来沉默,内心是有一番天地的。因此,只要自己不觉得痛苦,内向外向其实无所谓好坏,也不影响人的成功。内向的人一样有很成功的人,你们知道有谁吗?

生:周杰伦。

师:是啊,他也是一个嘴拙的人,可是他只要把歌唱好,其他交际上的事情自然有人替他去做。

生:他有经纪人。

师:是的,看来,你、我这样内向的都要做专家,让外向的人做我们的经纪人,给他们一点活路。

生:呵呵,是的。

师:你还觉得自己没有前途吗?

生:我要做专家,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让外向的人做我的经纪人。

师:“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的个性会有不同的成功方式。不管内向外向,人人都可以成功,只是成功的方式不同,成功的领域不同[4](P102)。

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个性会有不同的成功方式。借助肯定、欣赏与渲染等方式对负向信息进行解读,捕取学生自身的正面力量,唤醒沉睡的心灵,能激发孩子的自信,更能让孩子的生命飞扬、蓬勃。

2.情境——演示—发现教学模式

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在台上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教材的编写多偏重于从专业研究角度进行分析,学术性较强,实践性较弱,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达到我们的期望,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何解决矛盾,找到教学支点?情境—演示—发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模式尤其适合心理方面的知识,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内容的学习。这个模式的特点是教师不先提出一个概念,再加以详细解释,而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进行课堂演示——学生发现概念。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演示”。关于演示法的运用及实施效果,已有学者就这方面展开研究[5]。我们认为运用演示法时,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使学生明确演示目的,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做适当讲解,引导他们边看、边听、边思考,以获得最佳效果。如学习“什么是无意想象”时,我进行如下课堂演示:

(1)目的: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无意想象。

(2)材料:现场自制墨迹图。

(3)程序:第一步,主试示范:将一张白纸对折后再打开,在纸的任意部位点上一滴墨水,再对折合上用手一压,由于用力不同,可制成千姿百态的对称墨迹图。第二步,被试自制墨迹图,四人一组交流,问对方:“你看这张图像什么?”这样从不同角度看,一张图可想象出许多东西。

(4)讨论:这是什么想象?为什么是无意想象?

这种模式运用恰当的话,可有效减少学习困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正确概念,所学知识易于巩固,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不先提出一个概念,再加以详细解释,而是先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再交流成果,从中得出结论。教学模式是呈现问题——发散思考与讨论——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种模式尤其适合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式的教学往往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进行,再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进程。教学中的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的、环环相扣的,学生的学习始于“问题”,终于更多问题的形成和探究。

如学习“创造性思维”内容时,可以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教师先给予信息提示,然后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的实质是什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和我们看过名著后,头脑中出现的“红楼梦”有什么不同?

(2)创造性思维包括哪几个阶段?学生目前应多做哪个阶段的准备?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怎么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创造性思维?

(4)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形成观点。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增进了知识,而且能引发更多新问题,从而培养思维、激发创新。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

四、心理学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无模式

不可否认,心理学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广,可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参考,使年轻教师少了许多无谓甚至错误的尝试,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使心理学教师们扭转陈旧的教学观念,摆脱单维、刻板、被动的教学手段,合理调节和控制自身教学行为,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然而,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不能处处搬用。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灵活选用不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像一把双刃剑,在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容易滋生出严重的模式化现象,有的老师会患上“模式病”。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或简单套用某些教学模式,或无法灵活、合理、创造性地运用模式,而形成僵化的教学。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而教”的目的出发,针对学生实际和需要。既要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又要对既定模式进行及时调整。

教育在发展,在当前教学改革中,心理学教学模式必然以灵活、主动、整体构建、多样化的特征前行。完善心理学教学模式是心理学人的使命,相信同行们会在实践、反思中独辟蹊径,坚信我们会走向理想的教学“无模式”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韩绍欣.心理学的教学模式及其改革试验.心理学探新,1992(1).

[3]叶嘉莹.我的自传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杨静平.引导激励孩子的技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5]潘光花,刘玉.普通心理学形象化教学模式探析.课程研究,2010(6).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心理学 探索 高师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