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快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关于加快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时间:2023-07-10 08:0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2005年以来,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天津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指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后分析了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和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基本情况;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3-0019-05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有知识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无论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产业融合的驱使,都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撑。

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行业。按照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大致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国内许多地区根据自身发展条件确定了不同的发展重点。天津在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文件中确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为: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商贸流通和会展业等六大类。

(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转型发展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服务投入增速明显快于实物投入,也超过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三分之一,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更高达70%。《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显示,至200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投向服务业的比例已上升至60%,约4万亿美元。近年来,投向我国服务业的外资额不断上升,且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电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国内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正在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制定规划确立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布局结构和重点领域。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尤其是滨海新区作为我国开发开放的先行先试区,担负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任,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其必然选择。

(二)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另一方面,天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2008-2020)》、《2010年天津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和《天津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汇编》,对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布局规划、重点领域、扶持政策进行了周密详细地部署,为天津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指明了方向。

(三)天津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条件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的重要部分与制造业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制造业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需求空间,生产性服务业又为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附加值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考虑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以天津的工业生产总值代替。天津的工业基础一直比较雄厚,2005年至2008年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2009年天津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622.11亿元,占比为48.2%。按照全球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经验数据,每一元制造业增加值需要一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这就意味着天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在3000亿元以上。因此,天津较强的制造业实力不仅是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强有力支撑,而且也将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一)规模不断扩大,比重逐步提高

近些年,天津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2.9∶54.6∶42.5发展为2009年的1.7∶53∶45.3。2009年,天津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0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38.1%。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连续性,按照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应关系,我们以天津第三产业数据为基础,剔除公共服务、消费性服务和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性服务业即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计算机及软件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天津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93.77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8年底的28.9%上升到30.5%。2005至2009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由1024.25亿元增长到2293.77亿元,增幅超过一倍,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6.8%提高到67.4%,五年间平均增速达22.6%。

(二)规划布局日趋合理,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天津已经确立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即建成立足中国北方、辐射东北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型大都市。具体来说,就是要建成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建成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建成体现大都市繁荣繁华的现代商贸中心,建成国际化的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与技术创新基地。空间布局的思路是构建“两核两轴两带”的现代服务业布局结构。两核即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两轴即沿河(海河和北运河)形成集商务、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轴,沿海形成以滨海旅游、航运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轴。两带即沿汉沽、宁河、宝坻、蓟县,构建北部旅游——商贸带,重点依托生态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结合新城发展综合商贸业;沿大港、静海,构建南部物流——商贸带,重点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结合新城发展综合商贸业。天津现代服务业各重点行业的布局也已明确,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见表1)。

(三)服务业投资增长迅速,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5年以来,天津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由2005年的888.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712.56亿元,增长三倍以上。2009年,天津生产性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987.66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662.89亿元,比2008年增长95.7%,在建项目191个;信息计算机及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51.32亿元,比2008年稍有下降,在建项目45个;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68.04亿元,比2008年增长25.6%,在建项目193个;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比2008年增长180.3%,在建项目21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87.28亿元,比2008年增长237.9%,在建项目113个;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16.53亿元,比2008年增长15.1%,在建项目21个。引资方面,服务业依然是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2009年,天津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额99.69亿美元,实际到位48.9亿美元,分别增长7%和8.3%,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72%和54.2%。2010年1至8月份,全市共引进国内招商引资项目1746个,到位资金总额达到1064.08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引进服务业项目资金750亿元,同比增长33.68%,占全市到位资金的70%。

三、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内部结构待优化

2009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的2293.77亿元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71.01亿元,同比增长7.9%;信息计算机及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35.45亿元,同比增长23.8%;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836.84亿元,同比增长16.7%;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61.2亿元,同比增长2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2.88亿元,同比增长22.1%;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现增加值236.39亿元,同比增长26.6%。从内部结构看,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而信息、科技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仅为22.9%。以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商业批发业为代表的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构成了天津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仍然较大,金融保险、信息与科技、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体制性障碍犹存,服务供给不足

就天津的情况看,许多生产性服务行业如科研、教育、财务、通讯等大多属于政府、企业和大专院校的附属机构,具有福利和垄断的性质。这些行业尚未进入市场,缺少竞争机制,导致创新不足经营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也导致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和不成熟。同时由于体制、政策的原因,一些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没有开放,甚至国有企业也难以进入。狭窄的市场准入范围,将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排除在外,造成服务业部门资源流入不足,服务型企业少,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更少。有关数据显示,服务业企业前100强中,北京48家,上海14家,天津仅2家;全国物流百强,北京21家,上海13家,天津7家。总部经济方面,天津称得上企业总部的只有100余家,而北京仅中央单位就有3900多家,此外还有外资和外地在京企业总部,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从金融机构数看,全国总数2/3的外资法人银行位于上海。从销售收入看,目前天津超过百亿的集团有40家,绝大部分集中在工业,过千亿的只有物资集团一家。总之,天津生产性服务业有效供给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动力,影响了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化发育程度,直接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三)市场化程度低,服务需求不足

一是,天津本地工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小。天津的工业产业链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物质材料消耗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大,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来说,大多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同时由于劳动用工体制僵化,业务调整和人员精简阻力大,很多生产性服务由内部提供,导致对外包服务需求不足,束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外资企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少。天津的外资制造业中加工型、出口型、生产型企业居多,而且大多处于跨国公司封闭的全球生产营销体系中,即外资企业对本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需求少;产品设计、关键技术、零部件依赖于进口,对本地研发和技术服务需求少;产品的销售多由跨国公司或地区性总部负责。这使得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内在关联被割裂,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

四、促进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市场主体

第一,要放宽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对现有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第二,积极推动国有服务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战略性重组,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允许它们以独资、合资、收购、参股、联营、特许经营等形式,进入服务业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第三,加大服务业对内和对外开放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产业要素投向现代服务业。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歧视,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资本平等的市场经营权,通过税收优惠、放宽审贷条件、项目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生产性服务业。紧紧抓住国际上现代服务业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依据天津实际情况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框架下进一步细化现代服务业的引资政策,大力吸引国内外大型服务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大力吸引国际上著名中介机构的总部,如律师、会计、金融、企业与政府咨询机构、资产评估与并购机构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等来津发展,鼓励外资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式与国内服务企业合作。第四,鼓励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和科技服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优势企业采取股份制改造、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多元化投资主体、主业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加强产业关联,增加服务需求

第一,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改革方向,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引导和鼓励大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加快促进工业企业内部服务功能剥离,实行主辅业分离,促进研究开发、设计创意、信息咨询、物流、营销等企业内部服务需求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或者整合成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大型服务性企业,培育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第二,促进外资制造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围绕外资制造业,有针对性地吸引关联性外资服务业进入,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聚。鼓励外资制造业企业向制造业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管理、融资和后期的物流、销售等环节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三,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天津已被认定为11个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华苑软件园、滨海高新区等园区的服务外包尤其是IT外包发展势头良好。今后应当顺应服务外包业向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整合服务外包资源,以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为重点,加强服务外包载体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落实我市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骨干企业,扩大我市服务业的外部需求。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切实提高社会资本投资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重点支持对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金融、物流、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集聚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运用风险补偿和贴息等方式支持信贷资金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创新支持方式,如建立现代服务业投资保险基金,为服务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第二,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鼓励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和开展技术研发。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优先得到批准。第三,针对生产性服务企业当中中小服务企业居多、以无形服务为主,融资困难的问题,可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提高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对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可设立专门支持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风险投资公司进入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

(四)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第一,加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认真清理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与工业同等的财税、金融、电价、土地等政策扶持体系,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给予与工业开发区相同的政策扶持。同时在政策的宣传和兑现上下功夫,确保政策能用、用足和用好。要跟踪调查现行政策的执行效果,了解基层企业的政策需求,不断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改进现行政策,使政策能够始终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打击违规、失信行为,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独立公正、行为规范、代表性强、公信力高的行业协会和商会,充分发挥其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标准化建设、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目前,服务业信息统计工作十分薄弱,不能及时掌握与准确了解服务业发展动态。应当建立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和协调各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服务业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健全服务业信息发布制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加大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舆论氛围。设立现代服务业专项奖励资金,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进企业和个人评选,对发展现代服务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积极搭建工业企业与生产性服务机构的对接平台,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秦亚丽)

推荐访问:天津 关于加快 服务业发展 政策 研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