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浅析高中语文古典小说作品的教学意义

浅析高中语文古典小说作品的教学意义

时间:2023-06-22 12:10:02 教学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古典小说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亦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小觑的内容,与此同时,古典小说作品在教材中的安排与我国的课程标准相吻合,对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独特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古典小说;教学意义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经典古典小说阅读是高中必修课,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同时也是古圣先贤优秀的智慧结晶,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是陶冶情操、内在人格魅力升华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第10条规定:“高中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当前改革与时代发展的趋势下,古典小说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部分,有无与伦比的文化韵味和恒久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每一代人反复咀嚼。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应该使课堂变得蕴含古典韵味,使学生受其艺术魅力的感染,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那么,究竟何谓“古典小说”呢?我国古代“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庄子·外物》,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将“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后来,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在当下,面对文化传播的全球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方面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传承与反映,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重要使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青年。

正如倪文锦教授所说:“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由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活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所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它能经受时间而历久弥新。”因此,对于高中古典小说教学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应对每一教学环节。本文着眼于整个高中古典小说选文的教学,以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为启迪,对高中语文古典小说作品的教学现状进行探索。

一、古典小说作品在教学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小说总结起来只有两个系统——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文言小说系统主要是采用文言的形式,以短小的篇幅、简单精练的语言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奇闻轶事或者只言片语为人们所称道。与之相对的是白话小说,以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描摹人、事、物三者的情态。在中国艺术宝库中它以绝对的优势成为瑰宝,并将其历代经典作品节选编至高中语文教材中,供学生学习。

《課程标准》作为国家规范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在“阅读与鉴赏”方面明确指出古典小说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是我们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知识宝库,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博古通今,愈加深入地体会古圣先贤的生活情态,感受他们的民俗民风,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深刻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二、古典小说作品的特点及教学意义

古典小说作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瑰宝,那么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古典小说作品教学的阐述。

(一)古典小说作品的特点

1.思想内容的丰富性、整合性

作为优秀古典文学代表的古典小说作品,其思想内容丰富,语言具有高度的整合性,那些被选入高中教材的选篇是其古典文化宝库中的代表。那么对于古典小说作品内容的丰富性,主要着眼于对文章地理、人文、历史、社会、伦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等方面的文化传统系统且全面的描述,强烈的民族精神蕴含其中。古典小说作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普通高中教育要面向大众”理念。由于古典小说作品内容的丰富性,每一个读者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会对所读内容产生不同的见解,从而联系自身对其产生不同的感悟,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这个特点,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情境,紧密契合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理念。

再者,古典小说于四大名著而言,其文学体裁方面整合性很强。无论是清代的《红楼梦》,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明代的《西游记》,其文章内容的开篇介绍人物、叙述事件、环境描写、总结概括以及收束结尾将诗文融入其中。并且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提出,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包括其中,于当下与时俱进。

古典小说于创作过程中采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法集渲染与夸张于一身,在人物形象刻画、环境渲染、语言描述方面体现了作品高度的艺术性,作者将作品中的人物上到社会的统治者、下到这个社会中每一个小人物的每一个行为举止描绘得惟妙惟肖,尽显每个人之百态。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古典小说的节选篇目作为国学的部分内容,是其优秀的作品代表。学生学习的过程亦是模仿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对其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其中艺术手法的精妙处为学生写作的谋篇布局、素材的积累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并且这些优秀的文学经典“注此写彼,手挥目送”的写作手法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从而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2.章回体的文本类型

何谓“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叙事的一种外在体式。其可以溯源至唐宋时期的“说话”艺术,渐趋在元末明初时形成。此时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就是典型的杰出代表。到了明代时,章回体小说基本定型,文章的题材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和延伸,以《西游记》的问世为代表,随着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上至贵族下至普通平民整个社会形成了一股全民皆学问的风俗。我国古代社会的“康乾盛世”说的即此,但是世风日下,文学内容和之前造成了极大的反差,《红楼梦》的问世将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创作推向了巅峰。那么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什么呢?简单概括为:分章回对小说进行叙述,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进行标目,称为“回目”,概括该回的故事内容。每一章回的故事又是相互独立的,但并不影响情节发展、人物刻画的完整性。章回体小说节选部分符合高中教学大纲的要求:每一个故事情节、人物的刻画虽然独立但又完整统一于整幅篇目。通过老师教学的引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典范性、历史性、稳定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

选入高中教材的节选篇目因其语言脍炙人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给人无限的紧张感而闻名,同时也是经过前辈们反复教学实践证明得以实施在教学中的。蕴含丰富艺术价值的古典小说作品,虽被历代学者、专家反复研究,但并未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其歷史性逐渐消退,相反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日益呈现出新的变化,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由此证明,古典小说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满足学生对知识高度的渴求。

(二)古典小说作品的教学意义

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对学生徜徉在书海中汲取知识的力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好的帮助,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对它最好的解读。

1.积累知识与提高能力

何谓“经典”?即以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入木三分地刻画每一个场面,将最酣畅淋漓的一面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一方面不仅是对我国传统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阅读经典使我们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古人的民风民俗、茶道、服饰、饮食各方面的传统文化,从而受到精神的洗礼。另一方面,古典小说作品哲理丰富,创作手法耐人寻味,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深化自身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2.培养情感态度价值

曹文轩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情感在文学的陶冶下变得富于美感时,他的人格同样也会很高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义务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并非机械的感悟,成为为学习而学习的工具,那便失去语文自身的情态,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透过部分内容感知整体,感受文学内在的思想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典小说作品以其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结构严谨,恢宏、磅礴的气势而为人称赞,有利于学生培养缜密的思维、批判的意识。在此时高中生以其思维的逻辑性阅读文学作品内容,深入剖析细致的文化现象,在现象中审视本质。与此同时深入细致地分析,梳理文章脉络,以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形态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沉着应对、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是缜密性思维的表现。任何事物有其两面性,除了上面提到缜密的思维性,另一方面则是要具备文学的批判性,正所谓在批判中不断进步。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之间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同学们进行相互交流,对选篇中的情节内容发表独到的见解,在批判中使文学作品给予读者常读常新的认识,在交流中促进对文本人物的深刻认识。从多角度发表看法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人物的解读,那么作为经典教学篇目《林黛玉进贾府》,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给大众留下的最为普遍的印象,通过对这一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提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的缜密性和批判性也是老师需要具备的,老师在进行教学前首先自身要对文章的脉络、艺术特色、叙事结构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决不能偏离文章表达的主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发散性的思维。

三、结论

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古典小说作品教学虽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应试知识以及老师与学生对其文本知识在升学压力下,在教学中变得日渐功利化,使人们对古典文化中的本质内涵日渐淡忘。季羡林曾说过:“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必有其优异之处、可传之处,否则早就已被淘汰掉了。现在有一些先生总是强调批判,而忽视继承。我认为,与其说什么‘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矣’,为什么不能说‘立字当头,破在其中矣’呢?破立次序之差,表现为人们对于批判与继承的看法,我绝不是说,过去的什么东西是好的,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东西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虽然破、立必须结合,不能不结合,但我们今天的任务主要还是立,还是继承,而不仅仅是破,不仅仅是批判。”面对这种状态,新时期的老师应该努力做出探索和坚持,只有将古典与现代、物欲与精神相结合,才可以再现“贞观之治”繁荣昌盛、千古绝伦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4]饶杰腾.相似相续非断非常——《民国国文教学研究文丛》序[J].语文建设,2016(28).

作者简介:姜雪,女,1993年生,辽宁朝阳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张驰)

推荐访问:古典小说 浅析 高中语文 意义 教学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