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馆校深度合作的中学历史教学探讨

基于馆校深度合作的中学历史教学探讨

时间:2023-05-18 08: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从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看,博物馆是学校历史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博物馆资源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关注的课题。教师根据馆校深度合作的背景、基本策略,結合与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合作开发馆本课程案例,尝试建立校馆深度合作、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历史教学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博物馆;历史学科;馆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01-03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遗存的场所,它是学校历史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发〔2015〕9号)指出,应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陶冶未成年人情操,提高其人文和科学素养,培养其关键能力;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积极推进校馆合作、协同联动,形成中小学幼儿园普遍重视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文化氛围。

一、馆校深度合作的背景分析

从目的上看,历史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在加深青少年对国家历史、政体结构和政治生活的理解,提升他们参与学校和社会的程度方面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培养他们的价值观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的教育,而我国博物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心灵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表现在它能给青少年带来感官的愉悦,并以大众文化的艺术形式,无声地改变着青少年的人生,尤其是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其意义甚至会超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从内容上看,历史教师无法重现历史场景,但博物馆丰富的史料和文物能使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把历史与现实进行交融,为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条件。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兴趣,而博物馆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从特点上看,历史是包罗万象的,譬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一般来说,历史研究可依托博物馆开展,博物馆则为历史研究和学习活动提供了场所、文物依托、史料实证,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主干知识均可在博物馆及其藏品中找到它的归属。

二、馆校深度合作的基本策略

(一)历史辩论,培养思辨能力

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为此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联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举办了“帅府群英    历史之辩”学生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当中挖掘历史的点滴,加深认识,使有争议的历史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辩论赛初赛、决赛分别以“辛亥革命是否成功”“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否正确”为辩题而展开。比赛评委包括广州市人大代表司马春秋先生、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广州市民革副主委李穗梅、广州博物馆馆长李民涌、原广东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所长王杰、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赵立彬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宋德华教授。评委们一致认为,辩论赛是学生展现自身知识、逻辑思维、辩论口才、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的舞台,能让参赛选手、观众通过辩论赛探寻历史真相。大元帅府纪念馆举办的这一活动既有意义,又能契合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的朱晓秋副馆长希望将学生辩论赛做成该馆的品牌活动之一,实现馆校深度合作,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表率作用。参加此次辩论赛的仲元中学辩论社刘昀桉、李政圆、汤奕和吴静宜等四位辩手,在2018年高考录取中,均以“综合素质评价”(简称“631”)方式,分别被中山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昆山杜克大学等高校录取。

(二)课程开发,挖掘优质资源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领会教育部2003年、2017年分别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开发“文物里的民国史事”课程,通过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藏文物讲述民国历史。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基地+学校”的合作,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藏文物与中学历史教学相结合,依托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培养新时代的拔尖人才。这既有助于加强基地和学校的密切联系,提升教育的参与性和有效性,拓宽校外教育辐射面,促进校内外教育的融合发展和品质提升,同时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可建立校馆深度合作、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历史教学的创新机制,开发针对中学生学习特点的馆本课程,并将其与学校的校本课程、研学旅行、研究性学习等有机结合。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密切博物馆和学校的联系,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历史教育的参与性和有效性,促进校内外教育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副馆长朱晓秋、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陈莹为馆校合作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何学创在论文写作中给予协助,特表谢意。)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博物馆条例[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2]  梁操雅,罗天佑.教育与传承:历史文化的视角[M].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11.

[3]  孙汉玉.博物馆资源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6-7.

[4]  朱峤.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6(3):64-69.

(责任编辑  袁   妮)

推荐访问:深度 探讨 历史教学 中学 合作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