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形势下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新形势下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时间:2023-05-22 16:0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审计作为一种监督财务信息的有力手段,对保障社会经济正常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工作也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与压力,对新形势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了审计工作风险的成因,其中包括客观环境形成的外在影响因素与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影响因素。为了在新形势下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应当及时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法,为指导审计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合理制定审计方案,注重风险效益的平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与实现风险转嫁是实现审计风险控制和规避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审计;风险;规避;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信息本身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审计作为一种监督财务信息的有力手段,对保障社会经济正常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工作也面临着相当的风险与压力,如何认清当前的政策环境、分析新形势下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而提出如何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成为众多研究的趋势,对规划资金的使用和收益、维护财产纪律、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风险的内涵

(一)狭义的审计风险

狭义上的审计风险通常是指财务报表并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认为已经进行了公允揭示,或者财务报表已经基本完成了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错误判断其未公允揭示的风险,总之两者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审计工作的漏洞。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明确提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洞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未发现或者失察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工作人员在完成审计的过程中,由于账目和信息等原始材料是由被审计的工作单位提供的,每一个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也素质也不尽相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审计人员的专业审查结果与事实并不符合,无论是在“主观”或者“客观”上形成偏离,一旦导致被审计方的经济利益损失,那么审计单位和工作人员即将面临重要的经济风险。

(二)广义的审计风险

通常,广义上的审计风险是指面临损失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只是对企业的部分账目进行审计,或许在审计过程中出具的最终审计报告是正确的,但是综合总体而言,由于参照量较小,仍有可能导致无法发现企业财务中的漏洞、财务报表中的全部错误,甚至其中的隐形欺诈行为。那么实际工作中在对审计风险进行定义时,更应该将除了审计工作本身出现的风险扩大化,考虑到营业风险。

营业风险是指审计工作人员已经在相当的工作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了正确无误的审计报告,但是在维护客户关系方面,审计工作存在的一种风险。目前我国审计环境的构成复杂,在新形势、新政策的要求下,审计工作人员更应加强审计营业风险的意识。通常,完整的审计风险概念应该从得到更广发的理解,首先,审计内容的漏洞会导致审计报告与事实相异,因而产生损失的风险,同时,被审计单位也可能因为倒闭或者无力偿还债务而对审计部分形成营业上的风险。

二、新形势下审计环境与风险成因分析

(一)新形势下审计环境的特征

首先,国家法制化治理对审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审计工作的目的在于行使监督权,现代政府的审计制度可以说是民主和法治建设的产物,作为公权的国家审计监督权,理应成为监督并防止其他公权滥用不可或缺的力量,确保了权力的合理运用。

其次,公共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由于意识到政府管理中的缺陷和弊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了从管制型到服务型政府的尝试,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也使政府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此时,在政治环境的要求下,面对如何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保证实现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审计工作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第三,公共财政的调控是实现国家经济调控的方式之一。虽然在经济活动中,市场占据了相当的主导地位,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漏洞,政府必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随着政府干预能力的提升,公共财政逐渐成为了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式,为了加强对这一方式的监督,审计制度可谓应运而生。对政府干预的监督和审查能够保证政府公权力的合理实施,也避免了权力滥用。

(二)审计风险的外因与内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导致审计风向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环境形成的外在影响因素,一个是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影响因素。

从外部来看,首先,由于审计工作是社会生活、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法律为依据。审计人员对受托人同样负有公平评价,明确和解脱经济责任的责任,很多投资人和债权人在解决财务问题时都会求助于审计部门,并且将审计部门的工作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说,一旦损害了对方的利益,都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现代审计工作的工作范围十分广泛。在早期的审计工作中,只涉及到对经手现金的工作人员的诚信度上,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审计涉及到工资的资产负债情况,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交易记录查证难、交易业务也日趋复杂,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最后,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越来越依靠审计工作来作出决策。审计工作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投资人和债权人都对其越来越重视,甚至专门聘用审计部门对财务情况进行检验,这提高了信息的真实可靠程度,也为投资降低了风险,但这样的行为也将部分经营风险转嫁到审计部门。

从内部来看,首先,很多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面对复杂的财务项目出现能力不足缺乏责任心的情况,或者表现难以符合公众的期待。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导致了审计风险增加、也是产生法律纠纷的重要原因。其次,审计方法的落后也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与实际情况的严重出入。现在的审计方法追求成本和风险的均衡,因此审计结果中必然承载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同时,抽样审计方法也会导致对整体财务情况难以把控。

三、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分析对策

(一)合理制定审计方案

为了在新形势下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应当及时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法,为指导审计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保障审计工作的合法有序进行,降低审计单位的工作风险和压力。根据切实情况,提出了如下对策。

首先,建立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做到各个环节相互监督,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纠正错误。同时,问责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每个人都有各自负责的部分,这种明确的分工不仅能够降低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同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各项成本支出。同时,工作开始之初,对审计工作就应该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与策划,将工作中的细节落实,审计工作人员也由此有规可循,既提升了具体工作人员的效率,从总体上联动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由于分工明确,也降低了对细节的失察的可能性,有效规避了审计工作中会出现的风险。

(二)注重风险效益的平衡

为了避免产生法律纠纷,应当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的考察,深入了解被审查单位的性质、经营情况、组织结构、企业规模等等。同时也应当考察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参考其他之前年度的财务审计结果,如果被审计单位有相关不良纪律,如对政府部分、员工或者顾客存在欺诈行为,那么在选择时就应该提高警惕,是否该单位也会提供虚假账目欺骗审计部门,增大了审计工作的风险。这就要求审计部门不能只注重效益,为了更好的审查,审计部门必然会投入更多的花费,随着审计成本的总价不断提高,审计风险的降低幅度也越来越小,这是难以避免的。对被审计单位的考量决定了审计风险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经济范围内,注重风险和效益的平衡取舍。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与风险转嫁

为了审计部门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开展,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人才。首先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就应该注意到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成为正式审计工作人员之后,也应该对注册会计师等进行后续培训和教育,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我国的经济成分相对复杂,政治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处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审计的内容和对象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不仅应当学习审计专业知识,更应当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兼顾经济收益与审计风险,避免得陇望蜀、因小失大。

同时,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注册会计师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的企业,同时也遭遇了国外的客户,为了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的服务,审计人员承担了的风险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大幅度增加。为了规避和控制风险,可以选择提取风险基金或者购买责任保险,在一定程度内转嫁风险,提高审计单位的赔偿能力。在法律的保障和支持下,审计风险也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在新形势下审计风险仍是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一些方法和对策也可以有效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尽最大限度去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在保障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维护财经纪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于静,唐华.浅析创业板IPO审计风险[J].才智,2011(3)

[2]陈毓圭.修订完善审计准则保持持续全面国际趋同[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10)

[责任编辑:潘洪志]

推荐访问:规避 新形势下 审计 风险 控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