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穆斯林的葬礼》中穆斯林文化性格的表现

《穆斯林的葬礼》中穆斯林文化性格的表现

时间:2023-06-07 18:0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穆斯林的葬礼》作为一部史诗级的巨作,描绘了一个普通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在六十年间的坎坷岁月。它将伊斯兰教义、回族文化性格贯穿其中,通过对不同事件、不同人物的细致刻画,让我们从中了解回回们的文化性格。

关键词:伊斯兰教;穆斯林;回回;文化性格

《穆斯林的葬礼》(以下简称《葬礼》)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其三代人在六十年间的历史变迁中各自沉浮的命运,在悲欢离合的故事背后展现出穆斯林的文化性格特征。读者在跌宕起伏的情节里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共同接受生命的洗礼。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广泛的信众,其文化影响了中国众多民族,其中就包括回族。由于《古兰经》对穆斯林的深刻影响,以及回族对生死达观的理解,造就了回回们特有的品质。

一、“认主独一”的信仰观

“认主独一”是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也是穆斯林的宇宙观。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同,回族是因为信仰伊斯兰教才聚居在一起,因此,从一开始回回就认为真主安拉是万物的创造者,回族的思想家将这种宇宙观表述为“既为宇宙万有之本原,又为万有之归宿”的“真一”思想。(1)回回们不信其他神,任何灾难与幸福都是对真主安拉的呼唤。

《葬礼》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两次葬礼和两次婚礼。我们首先不妨将两次葬礼的描写做个对比,看看在近60年的沉浮中,在祖孙二人的葬礼上,他们是如何恪守教义,“认主独一”的。

根据教义,穆斯林送亡人绝不能超过咽气的第三天,所以无论如何不舍,梁亦清必须在阴历八月十四入土,在家又住了两天的新月也必须要离开了。他们头顶北脚朝南躺在“旱托”上,面对麦加所在的西方。葬礼必须经过“务斯里”,穆斯林认为只有这样,亡人生前的罪恶才能被清除,做完小净大净后的梁亦清和新月安卧在“埋体匣子”里被圣洁的白布覆盖。念诵着《古兰》真经的送葬队伍来到“拉赫”前,亲人们为亡者试坑随后封闭洞口,挡上“拉赫板”,手捧黄土将亡者掩埋。经声诵起来,那是对亡灵最后的送行。

穆斯林的葬礼虽庄严却简朴。书籍、照片、校徽和楚老师送的巴西木、留声机,新月一样都不能带走。同样,陪伴了梁亦清一辈子的玉也永远的和他分开了。新月的葬礼写得比梁亦清的更为宏大、更为细致,但在关键步骤上,无论是步行抬去坟冢亦或是使用了汽车,就最核心的丧葬习俗来看,六十年的时间并没有改变什么。这种对伊斯兰教的虔诚和坚守,“认主独一”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由于现实原因,韩子奇和碧儿的婚礼很是简朴,相较而言,天星和陈淑彦的婚礼则热闹很多。穆斯林们的婚礼有这样一个细节,即使已经拿了“结婚证”,但“意札布”才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婚姻既要受政府的法律保护,又要为真主认可。如此繁琐的婚礼礼仪背后,说明婚姻是由真主决定,真主将会赐给他们幸福。

玉儿重回祖国,重回奇珍斋时,姐姐碧儿呼在脸上的那个巴掌并不单单因为纯粹的爱情,更是碧儿觉得他们的结合没有得到真主安拉的祝福,没有经过繁琐的仪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尊重真主安拉,同时也破坏了伊斯兰教的规则。在碧儿眼中,灾难与幸福都是对真主安拉的呼唤。

二、爱国爱教的人生观

伊斯兰教中有很明确的爱国爱教的政治观。回族先贤王岱舆明确提出了“真忠正道”的政治观,认为“夫忠于真主,更忠于君父,方为正道。”(2)

玉儿在燕京大学时与一位翩翩少年杨琛暗生情愫,并投入到热恋当中。无奈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不能让玉儿轻易得到自己的幸福,当她发现自己的爱人向同胞透出暗箭之时,当她的爱国心让她羞愧不已时,“她怀着对爱的悔恨和对生的恐惧,朝着茫然不可知的目标,跟着韩子奇踏上了逃遁之路......”(3)由于遭受了和卡菲尔恋爱的打击,当玉儿来到英国面对奥利佛的追求时她退却了。对待奥利佛冷若冰霜的她在心里也很纠结和迷茫,她害怕自己再次上当,直到奥利佛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身为一个穆斯林,再加上对爱的恐惧,奥利佛成为了玉儿永远的遗憾。

梁碧君是穆斯林信徒的典型代表。她早诵经文晚做功课,这是从九岁就每日必做的仪式,以后从未间断。在自己结婚时,虽说条件艰苦,但婚礼仪式完全按照伊斯兰教规进行。解放后,生活条件变好,儿子天星的婚礼虽允许形式做适当地变动,但原则决不可动摇。

本书的高潮,也是碧儿将教规遵守到极致是她对新月和楚雁潮感情的阻挠。彼时的新月已将不久于人世,能让她活下去的唯一动力是来自楚雁潮的爱,可母女间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近乎于绝情和绝望。

“楚老师不是那种靠不住的人”

“......趁早把他忘了吧,叫他死了这份心,这门亲事根本成不了”

“妈!您怎么能这么做?......这是我自己的事,求您别管了!”

“......你就不知道自个儿是个回回吗?回回怎么能嫁个‘卡菲尔’!”

“妈妈,我不能啊!......妈妈!我的心里只有他一个人,这是谁也不能代替的!”

“我宁可看着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给我丢人现眼!”

彼时新月的身体已无法支持她和楚老师有更长的时间互诉衷肠,但碧儿仍无法忍受新月像自己的妈妈一样,不遵守伊斯兰教义,和卡菲尔恋爱。对妹妹的不满、对韩子奇的失望、对伊斯兰教规的虔诚,让她此时此刻变为一个头脑异常冷静,理性压过感性的穆斯林。

这样一位恪守教规的穆斯林,最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违背教规,韩子奇并不是穆斯林,碧儿和一位卡菲爾结婚并将近生活了一辈子,这无疑是对碧儿天大的打击,同时也是小说最具有冲击力的细节。

回头来看,因恪守教规,碧儿与韩子奇的夫妻关系变得疏远;因恪守教规,碧儿间接赶走了自己的亲妹妹;因恪守教规,碧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月的离开。命运捉弄,碧儿却被自己的丈夫隐瞒着真相而没有做到一个穆斯林应做的。

三、乐善好施、互帮互助的价值观

《古兰经》教导穆斯林“你当以善待人,像真主以善待你一样”。小说里的回回们都具有乐善好施,团结族人的好品质。

小说开篇写韩子奇(易卜拉欣)的出场,他跟随赛德鲁定的第二十五代地勤长孙吐罗耶定,准备一路向西去朝克尔白,碰巧经过梁亦清的奇珍斋讨碗水喝。为何街上那么多店铺,吐罗耶定刚巧敲响了奇珍斋的大门?那是因为吐罗耶定看见了奇珍斋门楣上的“经字堵阿”,他知道这家的主人是朵斯提。天下回回是一家,吐罗耶定相信所到之处,必有他的弟兄给一碗充饥的饭,一盏清洁的水。(4)

从家乡逃难来的姑妈同样是望见大门上的“经字堵阿”才敲响了奇珍斋的大门。此时韩子奇已变成奇珍斋的主人,当他看着眼前这位逃难的海嫂心中不忍,于是直接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光洋放在了她手上,并吩咐玉儿拿几件干净衣服给她换上。

写到两场葬礼时,同样能从细节体现出回回们团结邻里族人,互帮互助。

梁亦清的“埋体”由八个小伙子抬着,他生前既不富贵也不显赫,因此抬亡人的规格已经是最简单的了。但就是这样一位生前性格木讷,痴心玉器的手艺人,在死后同样还是会有他的同胞前来帮忙。

参加新月葬礼的穆斯林比起她的外公就多了很多。这些人并不都是韩家报了信请来的人,很多人听到消息后自动前来就是为了看看新月的遗容,为她送上“经礼”,表达哀悼。

无论是看见门楣上“经字堵阿”就能鼓起勇气敲响陌生的大门,并自信自己不会被同胞拒绝;还是发自内心去同胞的葬礼给予最后的祝福和表达深切的哀悼,这些文笔着墨足以看出回回们在伊斯兰教义的影响下,真诚待人,就像真主以善待己一样。

四、自强不息的生活观

回回们始终都散发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生活观。他们对待生活豁达大度,乐天知命,顺境中不骄不躁,逆境中不屈不挠。这样的文化性格特征体现出了一种奋斗精神和满怀希望、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梁亦清铸造宝船耗尽生命,蒲绶昌落井下石要将奇珍斋搜刮个干净。韩子奇在将师傅下葬之后出人意料地拜了蒲绶昌为师,进了汇远斋。这一举动不仅蒲绶昌出乎意料,投奔“堵施蛮”也让韩子奇的师娘和师妹们难以接受。在碧儿愤怒和深深的误解里,韩子奇进入了汇远斋,成为了一名不受人待见的小学徒。他决定到汇远斋去,就是准备忍受一切屈辱,完成他要完成的事。在经过六年多的忍辱负重,受尽掌柜和师兄弟们的冷嘲热讽,经历了心理和身体的双重磨砺之后,韩子奇重回奇珍斋,他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奋斗之后,终于有了让奇珍斋起死回生的能力。

和爸爸一样,新月身上也散发着一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气息。新月生长在新中国,从小就受到新思想的熏陶,是新一代女性的代表,所以穆斯林文化中自强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她的身上有了更加完美的阐释。

在和父母讨论大学志愿时,新月没有给自己准备第二志愿,因为她对自己有着充分的自信,根本不相信自己会考不上。对于非得考上北京大学的原因,新月说是因为北大的录取分数最高、最难考,她想用高标准去考验自己的能力。进入燕园之后,她不能忍受其他同学对穆斯林的偏见,想要让这样的偏见成為历史的陈迹。在学习上,她满怀信心要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平等的和同学比个高下,保住从小到大第一名的成绩。心脏病发后的新月陷入人生低谷,可在逆境中她仍然积极向上,不怨天尤人。她一直挂念学习,害怕因为生病住院而落下功课;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就为尽快回到校园再见自己的同窗;她看着好朋友和哥哥喜结连理,由衷地感到快乐;她就连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胸前佩戴着校徽,表明自己不愿意放弃学业的决心。韩新月的命运虽然多舛和短暂,但是她依然将穆斯林文化中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最大的诠释。

《葬礼》值得一遍遍回味,它塑造的人物形象能让读者细细揣摩,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文化个性想必也会慢慢沁入每个读者心中。

注释:

(1)丁俊.中伊合璧,文脉不绝[J]回族研究,2007,68(4):47-52.

(2)(明)王岱舆.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M].余振贵点校.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88.

(3)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53.

(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9.

参考文献:

[1]岳凌,王本朝.《穆斯林的葬礼》与伊斯兰教文化探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0(7):19-36.

[2]马金宝.由族称看回族的民族性格特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27(3):45-50.

[3]另注:文章引用均来自: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推荐访问:穆斯林 葬礼 性格 表现 文化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