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3-06-10 09: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0.083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0903)的就业弹性相对偏低。

2. 不同年份现代服务业就业弹性

根据公式(3)计算出1991~2012年期间现代服务业不同年份的就业弹性系数,结果见表5。总体上看,不同年份的现代服务业就业弹性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特点,2001年(-0.10)出现负就业弹性,其他年份的就业弹性均大于0,其中1991年(0.31)、1996年(0.33)、2007年(0.34)和2012年(0.36)的就业弹性比较大。2009~2012年期间的就业弹性维持在0.22以上,说明近几年现代服务业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其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比较强。

(三)现代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情况与产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公式(4)计算出1991~2012年我国现代服务业不同年份的就业结构偏离度,结果见表5。从总体上看,现代服务业存在继续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其结构偏离度范围在1.71~3.18之间,尤其是2005~2012年期间,结构偏离度值均>2.5,说明现代服务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太对称,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经济效益较低,现代服务业还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现代服务业中不同行业的结构偏离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变化趋势也各不相同,2004~2011年现代服务业行业就业结构偏离度见表6。从行业构成看,现代服务业在此期间就业结构偏离度均为正值,目前来看还有继续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其中,房地产业的平均结构偏离度最高(20.58),其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9.85),之后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94),以及金融业(7.30),说明这些行业还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教育(0.4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70)吸纳就业的空间比较有限,这可能是受到前期就业人员基数的影响,也不排除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偏差的影响[8]。从各行业结构偏离度的变化趋势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结构偏离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则呈现上下波动的特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对我国现代服务业与就业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现代服务业增长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对其吸纳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在1991~2012年期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每提高1%,就业人数就可以增加0.1443%;而2004~2012年期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每提高1%,就业人数就可以增加0.2355%;但目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偏低。从现代服务业的行业构成看,不同行业的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就业弹性比较大,而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就业弹性相对偏低;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的结构偏离度较大,而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结构偏离度相对偏低;综合看来,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这些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强,是未来能够吸纳更多劳动力的行业。

(二)建议

1. 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急需高素质的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理论又善实践,既具有精深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高校培养的现代服务业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而且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也难以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就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综合考虑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社会人才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条件,扩大现代服务业人才规模并提高人才质量。

2. 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并优化内部结构

我国现代服务业应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比重。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是现阶段我国现代服务业中就业吸纳能力较大的行业,可以通过调整优化其内部结构,进一步发挥其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等就业空间有限的行业,应促进其尽快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敏,吴会香. 更好地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促进作用[J]. 中国财政, 2011(2): 68-69.

[2] 方光罗.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30-33.

[3] Colin Clark.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 London: Macmillan and Company Limited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1940.

[4] Kuznets S. Modern Economic Growth: Rate, Structure and Spread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

[5] 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昆. 工业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89.

[6] 吉亚辉,朱树明. 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实证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14(4): 59-61.

[7] 景跃军,孙昱淇. 长春市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人口学刊, 2012(6): 81-89.

[8] 纪韶,王珊娜. 特大城市服务业就业弹性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3): 35-40.

[9] 米利群,刘茉. 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 9-11.

[10] 刘辉群. 我国现代服务业就业增长效应分析[J].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9(6):9-13.

[11]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 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Wang Xiaohong,Sheng Xiaojuan,Hu Yanjun

(Management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Employing relevant data from 1991 to 2012, the articl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its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by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and difference method of employment elasticity, structure deviation degree. The result shows that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is growing rapidly and it has strong ability to absorb employment. Every 1% increase in value-added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brings an increase in 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 at roughly 0.1443%. The value-added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s a share of GDP and the personnel number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s a share of total 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 are comparatively low. The employment services among industries have different capacities to absorb employment. The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real estate, computer service and software industry have the highest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e article propose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in the aspect of how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employment growth.

Key words: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employment elasticity; structure deviation degree

(责任编辑:张丹郁)

推荐访问:实证 吸纳 能力 就业 服务业发展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