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师资培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选择

高职师资培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选择

时间:2023-07-03 15: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师资培育问题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分析了在高等职业内涵发展背景下制约高职院校师资培育的基本问题,通过揭示内涵发展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结构的特殊要求,指出了解决高职院校师资培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资培育 策略选择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解决制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培育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已成为“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的重要课题。建立社会化“双师”结构的师资整合平台,构建“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育体系,培育“双师素质”修养的育人环境,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资培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内涵发展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结构的客观要求

1.专业群建设对“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的内在需求

科学的专业群结构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尽管不同体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在数量、规模和发展方向上不尽相同,专业群建设对“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的内在要求却集中体现出教育教学创新素质、教育教学素质、职业素质、企业文化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等基本相同的本质特征,并且这些基本特征分别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团队、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团队、教育科研团队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职业技能实训和教育科研活动运行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显现高等职业教育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育特色。

2.示范性专业建设对“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素质结构的特殊要求

示范性专业建设对“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业带头人素质结构的特殊要求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掌握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示范性专业建设对“双师素质”教师团队专业教师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即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理论和能力体系;精通严格的职业伦理,包括现代职业理念、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具有深厚的职业修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转移、职业创新和创业指导等就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能力。

二、制约高职院校师资培育的基本因素

1.制约高职院校师资培育的体制障碍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是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优化整合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发展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社会化运营、校企合作的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等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发展的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第二,社会化“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培育体系的载体,涵盖了高等学校、行业企业、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和高职院校本身,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育的主体仍然由高职院校承担,必然制约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构建“双师素质”师资培育体系和运行机制是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和院校的共同责任,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构建连接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和院校的桥梁和纽带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2.高职院校师资培育的制度问题

高职院校要满足示范性专业建设对“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素质”师资教育性、职业性和学术性的特殊要求,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保障有力的个性化、终身化师资培育体系和运行机制,必须改革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教师任职资格、职称评聘、继续教育等宏观层面的国家管理制度,必须建立适应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理是一体、顶岗实习教育教学改革的高职院校师资培育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3.影响高职院校师资培育的文化因素

在目前的条件下,一些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环境和文化管理运行机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文化育人环境角度来看,影响高职院校师资文化素质培养的因素,其主要问题表现为现代企业文化与高等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缺乏有机的融合,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文化、学生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还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从文化管理运行机制角度来看,影响高职院校师资文化素质培育的因素,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物质文化管理、规范文化管理和认知文化的管理规范建设方面,距离高职院校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三、解决高职院校师资培育问题的策略选择

高职院校师资培育肩负三个方面的重要职责,一是实现高职院校在产学结合教学改革中对“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整合与配置,二是解决专业建设特别是示范性专业建设对“双师型”教师团队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问题,三是解决内涵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群体“双师素质”的培育问题。

1.建立健全社会化“双师”结构的师资整合平台

行业企业需要拓展企业文化,从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等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定位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和策略,为高职院校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理是一体、顶岗实习为取向的深化改革和内涵发展,提供最佳的职业教育环境和最有利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源保障。

2.构建“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在深化改革和内涵发展的进程中,一要通过创造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环境和条件,整合和配置“双师型”教师人才培育的社会资源;二要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创新,构建适应“双师型”教师人才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三要通过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深度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技能与技术创新、产品与市场开发等微观运行活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师型”教师人才培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四要通过参与技师学院建设、建立专业教师到普通高校、行业企业、技工学校进修和顶岗实习的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五要通过全面开展教育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群众性科研活动,实现教学改革与“双师型”教师人才培育的互动。

3.培育“双师素质”师资修养的文化育人环境

培育“双师素质”修养的文化育人环境对于改善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是师资培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造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双师素质”修养的文化育人环境,即专业群师资团队、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团队和教育科研团队“双师素质”修养的文化育人环境。二是创造高职院校教学课堂“双师素质”修养的文化育人环境,即课堂时空管理创新的文化育人环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管理创新的文化育人环境、师生教学角色管理创新的文化育人环境,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管理创新的文化育人环境。三是创造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双师素质”修养的文化育人环境,即构建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管理、创新、服务和激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

四、结语

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主体(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对“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整合与配置,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对教师群体“双师素质”的培育三个方面。营造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育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职业教育主体共同的社会责任。首先是省(市)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的战略调整及政策性调控,及对学校总量、师资队伍、教师准入、任职资格、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政策性导向和调控。其次是高职院校对对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组织形式、监督机制和评价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最后是高职教育主体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组织管理的创新,包括“双师”结构教师评聘机制,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是一体教学组织形式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3]陈娟.不同类型高职师资队伍水平分析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4]张艺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问题分析及路径选择.山东大学学报,2012(12).

[5]万小毛,李姿丽.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当代职业教育,2012(6).

推荐访问:高职 师资 培育 策略 选择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