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与教材研究共进共生

教学设计与教材研究共进共生

时间:2023-07-07 17:25:02 教学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教材研究,常常被视作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教材研究的过程可以和教学设计的过程充分结合、同时进行,在教学设计中解读教材,在研究教材中点亮设计。抓准教材研究的内容视角,对接教材研究的学生视角,契合教材研究的过程视角,可使得教学设计凸显观点、立意高远,关注过程、逻辑清晰。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材研究;思想政治课

教材研究,常常被视作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精心的教学设计就是深度钻研教材的过程。教材研究的过程可以和教学设计的过程充分结合、同时进行,在教学设计中解读教材,在研究教材中点亮设计。笔者经过市属级的层层选拔,最终有幸参加了2017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并获得一等奖,对此深有体会,下面结合参赛课题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在教学设计中解读教材

(一)在教学设计中抓准教材研究的内容视角

研究教材首先关心的是教材本身的研读,即内容视角。教师的任务是发现隐含在教材内容中的重要思想和逻辑,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做好以有意义的方式迁移所学知识的准备。教材中那些可长期迁移的内容和希望学生学习、理解的东西,即教学核心内容,该如何筛选呢?教学设计为精准抓住教学核心内容提供了支架,有助于提升教材解读的深刻性和实效性。

1.设计教学目标,筛选教学核心内容

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预设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且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基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能获得什么以及通过何种路径去获得?例如,笔者依据课程标准,希望学生在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省级参赛课题)后,学会辩证地分析经济现象,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培养理性精神;树立制度自信,赞同我国的经济制度是值得自信的制度,培养政治认同。

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依据,但过于抽象和笼统,设计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就是找到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将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进行分解,选出教学核心内容。笔者在设计该参赛课题时进行了如下尝试:

【课标要求】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核心目标】学会理性分析经济现象,坚定制度自信。

2.设计教学关键问题,架构教学核心内容

“最好的问题是那些我们希望学习者能够理解、代表重要思想的顶级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是镜头一样,透过它们,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发现如何探讨基本概念、主题、理论以及暗含在教学内容中的问题。”[1]教学关键问题就似镜头一样,帮助教师聚焦教学重难点,为按课程标准筛选内容提供了实际性工具。设计教学关键问题,能够架构教学核心内容。下面仍以省级参赛课题为例列表加以说明。

(二)在教学设计中对接教材研究的学生视角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客体,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研究教材要站在學生的视角来审视,这样的研究才有意义、有温度。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对接了教材研究的学生视角。

1.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时所做的教材分析,应当是分析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这便于厘清教材中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是学生未知的。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第二框题内容。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切实满足了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包含于前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的体系中。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对本课的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把握,但初中教材并未涉及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内容。

2.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时所做的学情分析,应该是分析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经验积累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2],这便于把握教材中哪些是学生自主阅读就能把握的内容,哪些是在“最近发展区”教师只需创设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就能帮助学生自主突破的内容,哪些是可以作为教学延伸的“生长点”内容等。一言以蔽之,即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便于厘清教材内容的深浅、难易、远近、外显内隐等多重关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无论是农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企业和公司,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教材的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等内容,学生理解时会产生困难。

(三)在教学设计中契合教材研究的过程视角

新一轮课程改革主张学科课程采取活动设计的建构方式,即“课程内容活动化”。这无不启发我们研究教材需要具备过程视角,教师研究教材时要有意识地将学习内容巧妙地融于学生愿意且可以参与的各种活动之中,用活动推进课堂,这本身就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维度。

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市属级初赛课题)为例,教材介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内容,都是静态抽象的,相对枯燥乏味。如何使教材内容活起来呢?教师需要把静态、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内容,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释疑解惑”的活动:

当选考成绩尘埃落定时,“她”留下这样一个困惑:“付出了比物理化学更多的努力,可是政治却没有拿到满意的成绩,难道这是命中注定的吗?”你相信命运吗?我们究竟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笔者据此引导学生潜泳哲学史,向历史上的哲学家问辨答案,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帮助“她”找到一个正确答案,从而激励其更好地学习、生活。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吸引着学生深入地探究教材内容。学生不仅是在为“她”寻找答案,也在为自己寻找答案。这一教学设计使得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学思践悟的过程,教材就显得更为生动起来。

二、在研究教材中点亮设计

(一)研究教材,让教学设计凸显观点、立意高远

研究教材,可整体性研究也可从细节处研究。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例,笔者通过研究教材的整体框架,发现单元的主题词是“智慧”“时代”“思想”,因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可沿着“哲学是追求智慧”的本义展开,紧扣单元主题词。“命运”是一个具有哲学味的话题,涉及了对事物必然性因素的思考。研究教材的整体编写意图后,笔者将本课教学立意定位为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顺势而为,把握命运。这样教学设计不仅仅局限在知识传授上,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追求智慧、问辨人生,符合学科育人的本质要求。

研究教材,也可从细节入手,就是研究句意、段意,尤其是课题、正文关键词的内涵。教师个性化的解读使得教学设计具有了独创性、思想性和厚重感。教师在思考与追问中不断挖掘教材背后的知识,才能开阔教学设计的视野,发挥课堂启迪学生智慧和发展学生才识的作用。

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市级参赛课题)为例,提出“怎样的消费观是正确的?”“树立又是何意?”对课题进行了细致剖析,笔者从哲学视角加以审视:消费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应当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正确的消费观应该能促进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立意确定为“寻求今日中国消费的价值基点——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研究教材,让教学设计关注过程、逻辑清晰

新课程将本学科的基本理念界定为“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因此,研究教材需要关注“两种逻辑”、关注过程,教学设计就应体现并在过程中演绎“两种逻辑”。

教材是众多学科专家们精心编排的逻辑体系,研究教材首先必须把握好教材内在的知识逻辑。以“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市属级复赛课题)一课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笔者对教材知识逻辑加以梳理后发现,教材强调了各具特色的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皆为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如何友好地进行国际交往?如何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又不否认差异的国际社会?教材知识传递了这样的理念:平等—尊重—对话—合作—共赢是国际交往之道。

如果说把握知识逻辑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落实知识逻辑则是一个浅出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关注过程,就是在过程中让教学内容以系统优化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并在展示学科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按照学生理解、参与生活的方法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自体验,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一课,笔者通过介绍“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让学生认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后,进入“去朋友圈,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活动环节。公民在旅行中可能会直面签证问题,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口,引发学生对国家间交往之道的思考。

研究教材,促使教学设计逻辑清晰,力求在过程中将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最終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美)麦克泰格,威金斯.让教师学会提问[M].俎媛媛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5.

[2]赵国防.三个“视角”研读教材——以“方程的认识”为例再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J].小学教学研究,2017(13):12.

推荐访问:共生 教学设计 共进 教材 研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