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首届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首届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时间:2023-05-17 14:5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研究首届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西南大学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现状,发现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然后基于问题提出了完善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

一、研究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现状的意义

免费师范教育作为国家尊师重教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在于造就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培养未来的教育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育部指导部属师范大学重新设置了免费师范生课程体系,免费师范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三个部分。

免费师范生课程是高师院校培养未来师资的主要渠道,不同类型的课程模块可以帮助免费师范生获得相应的专业素质,课程设置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师范生课程设置改革的方向。因此,深入研究首届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现状,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提出完善课程体系的对策,对促进理科免费师范生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的现状

本研究是西南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首届理科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部分。自2007年9月重新实施免费师范教育,西南大学便迅速颁布了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方案。通过对西南大学首届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的总体状况。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与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方面,化学、物理和生物三个专业没有差异,而且与学校的要求一致。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与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方面,化学、物理专业与学校的要求保持一致,但生物专业与学校要求不一致,生物专业选修课程比例偏小,低于学校的要求,课程弹性略显不足。

学科专业课程方面,只有物理专业与学校要求比较一致,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学分远高于学校要求,这也导致了化学和生物专业首届免费师范生课程的总学分偏高于学校要求的总学分。三个专业相比,化学和生物专业更加重视学科专业知识,这反映出三个专业对师范专业的“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分歧,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合适比例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分之比3.33:1,比例基本合适。与国外通识教育课程相比,西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课程比重虽然不低,但课程内容却十分单一,工具性课程和政治类课程比重过大,工具性课程(包括外语、计算机和文献检索)在通识必修课程中的比重达到了42.5%,政治类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形势与政策)在通识必修课程中的比重为17.5%。体育类课程(包括体育、军训和军事理论)缺乏对免费师范生身体健康的关注,课程内容单调。哲学类课程内容大量重复高中知识,难以扩大免费师范生的哲学视野。缺少艺术类课程,这往往会导致免费师范生艺术修养难以提高,尤其是农村生源的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仅限于对师范生就业的指导,且开设时间偏晚,没有开设关于免费师范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课程。

3.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在学科专业课程中,①选修课比重过低,课程设置缺乏弹性,免费师范生的选择余地偏小。化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分与选修课程学分之比为8.5:1,物理专业必修课程学分与选修课程学分之比为7.25:1,生物专业必修课程学分与选修课程学分之比为7.1:1。②实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化学专业实验必修课程为30学分,占专业必修课程比重的44.12%,接近一半,但选修课程中没有化学实验课程。生物专业实验必修课程的学时比重占专业必修课程的34.62%(部分课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所以选择学时比重),但选修课程中实验类课程比较少。物理专业,实验必修课程仅有两门,课程比重为17.24%;实验选修课程中实验课程学时比重为17.86%,有4门选修课程包括实验内容。③据访谈,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中部分课程难度偏大,如:《环境化学》课程的难度过大,师范生希望将其改为中文版教材。另外,选修课程的内容理论性强,实用性很差。

4.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修与选修课程比重之比为3.2:1,比例基本合适。除教育实践课程,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总学分为24学分,三个专业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平均比重为7.96%,这与教师专业化发达国家同类课程的比重(美国20%~30%,英国25%~40%,俄国33%,日本16.5%,韩国14.3%,新加坡39.2%)相比偏低。

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必修理论课程门类单一,虽然在学科教学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老三门”的基础上增加了教育技术、教学设计两门课程,但伴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有崇高的职业修养和先进的教育观念,但关于这些方面的课程并没有列入必修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中,教学观摩与见习仅安排在第一学期(18学时),没有连续的教育见习。

教师教育课程内部模块主要有必修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和自主训练模块三部分,内部模块划分针对性不强,不是根据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进行课程设置,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容易出现“用力不均”或不全面的情况。

三、完善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的建议

为了完善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体系,应坚持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例合适的原则,构建富有弹性的课程结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教师职业的实践特性和理科专业实验作为学科基础的特性;坚持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均衡的原则,确保师范专业“综合性” 、“师范性”和“学术性”的有效结合。根据以上原则,提出以下建议:

1.理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根据北京师范大学(170~185学分)、华中师范大学(178学分)总学分的情况,结合西南大学三个专业的情况,将总学分定为178学分。通识课程必修40学分,选修12学分,必修与选修学分之比为3.33:1;学科专业课程72学分,必修课程60学分,选修课程12个学分,必修与选修学分之比为5:1;教师教育课程45学分,必修课程占33学分,选修课程占12学分,必修与选修学分之比为2.75:1;毕业论文8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2.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构思。通识教育课程方面,要减少工具类课程的比重,将外语的学分从12学分降为10学分,降低2个学分,第一学年每学期3学分,第二学年每学期2学分;政治类课程中,因为中学阶段关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学习比较多,故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分从6学分降为4学分,降低2个学分,每学期2个学分;体育类课程中增加营养与健康学(1学分),以关注免费师范生的身体健康;哲学类课程中,基于高中学段学习过马克思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故将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改为2个学分,降低了1学分,增加必修课程哲学通史(2学分),扩大免费师范生的哲学视野;艺术类课程中,增加一门艺术类必修课程(1学分,如美学方面的课程),以提高免费师范生的艺术修养;就业指导改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2学分),分两个时间段上课,第一时间段在大一上学期,第二时间段在大四上学期,从入学之初就引导免费师范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自我素质,加强就业指导。

3.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思。学科专业课程方面,增大选修课程的比重,选修课程设置12学分。在实验类课程方面,适当减少实验类必修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增加实验类选修课程的学分和学时。鉴于理科免费师范生实验改进能力、设计能力差的现状,实验选修课程可以开设实验设计训练类课程、实验改进类课程、实验准备类课程等;除此之外,要加强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融合,促进学科专业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要适当降低部分选修课程的难度,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其内容的选择、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要突出选修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4.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构思。教师教育课程方面,突出师范性,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提高至25%。合理设置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必修课程门类,健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按照教师素质结构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教师修养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技能技术课程和实践训练课程四类课程,以形成未来教师合理完善的教育知识结构(包括教师素养知识、教师条件知识、教师行为知识、教师实践知识)。

具体而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教师职业修养模块、教育理论模块、教师技能模块和教育实践模块,每个模块包含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主要有教师职业道德(1学分)、教育学(2学分)、心理发展与教育(3学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学分)、学科教学论(3学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2学分)、现代教育技术(2学分)、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班级管理(1学分)和教育实践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多设为短期课程,每门1或2学分,以讲座或专题形式开设,积极引进最新教育研究成果;活动课程每学期都开设,专业教师进行引导,要求师范生每学期(前三学年)至少写一份关于参加活动课程的心得体会,每学期0.5学分。

参考文献:

[1]彭小虎.高等师范课程比较研究与我国师范课程体系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5):67-70.

[2]常思亮,辛继湘,孙俊三,张传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23-28.

推荐访问:师范生 理科 课程设置 现状 研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