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时间:2023-07-08 13: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了不同文明形态下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在采集与渔猎文明时期、农耕与游牧文明时期、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期,人类分别采用了完全可持续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局部不可持续而整体可持续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完全不可持续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经济发展模式;环境史;文明形态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4-0129-09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物质需求,人类凭借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人类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带来的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人口的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要养活更多的人口,人类必须加速度开采、掠夺自然资源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结果是自然资源积累性消耗,废弃物排放量急剧增加。很长时间以来,人类陷入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历史的变迁过程也就是人口、经济与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协调问题实质上也是环境史所关注的对象,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互动关系问题。环境史的研究随着西方环境主义的崛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启,后作为史学的新分支引起学术界的重视。90年代,受西方环境史学研究思潮的影响,国内学者开始展开环境史学的研究,并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环境史的含义、研究方法及其与历史地理学、人类生态学等学科的关系;某一区域、某一时期环境史的考察与分析;森林、草地、大象、鲸鱼等具体自然资源变迁史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厘清环境史研究的对象、方法,拓展环境史研究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综合来看,这些研究主要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环境史,从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等宏观视角对环境史进行梳理的研究较少。

本文从经济发展模式演替的角度探索不同文明形态下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过程,以期用一种新的更加宏观的视角解读环境史。

作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类存在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三类依次递进的需要:其一,生存需要,即人类为了生存和延续后代而满足吃、穿、住、用、行的物质生活资料需要。生存需要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要,也是人类具有自然属性的需要。其二,享受需要,即人类为保持身心健康而要求满足的医疗、卫生、体育、文化艺术、休假、旅游等的需要。其三,发展需要,即人类为了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与影响,使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发展的需要。自然界中其它生物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本能需要,主要表现为生存需要。而人类的需要则有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变迁过程,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要满足自身的各类需要,人类必须以劳动为媒介与自然发生关系,构建起人类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代谢机制,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料进行生产和消费,并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中。这样,人类的活动就对地球的原生态存在产生了影响,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进入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从经济系统排入自然界中的废弃物质的数量与质量。而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源头投入自然资源的多寡,以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或末端产生出废弃物的多寡,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采用了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所呈现出来的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主体性、概括性特征。根据物质流动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分为两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所谓线性经济是指人类凭借智力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直接消费或者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制造出产品后消费,并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或者末端产生的废弃物抛入自然界中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物质流动图式可以表示为:“自然资源一废弃物”或“自然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线性经济呈现出在既定产出目标下自然资源高投入、低利用和废弃物高排放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开环式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一方面将自然界当作“水龙头”,从中获取借以满足人类自身生产和消费需要的资源,同时又将自然界作为“污水池”,将废弃物排入空气、土壤、水系、植被当中。

循环经济是与线性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以物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学的相关原理为基础,将人类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中,整体性、系统性地看待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为主体、双向建构关系,遵从“自然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一产品……”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要求在生产的源头投入资源,在生产的末端产出产品,把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资源再投入生产源头,直到实现生产末端的废弃物趋向零排放;在消费的源头投入产品,把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资源再投入生产源头,直到实现消费过程的废弃物趋向全利用。循环经济的特征是在既定产出目标下实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环境的低污染,是一种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经济发展模式。

地球是一个封闭系统,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资源都来自于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无论是吸纳、转化还是遗弃都留存于自然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要求尽量减少从生态系统进入经济系统中的资源,并减少经济系统排入生态系统中的废弃物。它遵从源头的减量化原则,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过程中的再利用原则,坚持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末端的资源化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通过物质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在源头减少自然资源的投人量,在末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进而实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人类与自然的自我调控和反馈,达到物质流的有序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经济发展模式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联系起来,以劳动为媒介,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循环流动,进而对生态环境的变迁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作用机制见图1。

推荐访问:演进 生态环境 变迁 经济发展 人类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